欢迎来到山村网

亟需摸清土壤的家底

2018-11-11 00:08:17浏览:28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家底是土壤安全保障的基本要素。中国土壤资源数量和

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家底是土壤安全保障的基本要素。中国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均属严重制约型,人地、人粮矛盾突出。近30年来,中国优质耕地急剧减少、基础地力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2014年原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土壤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等工作。然而,中国土壤资源类型多、分布广、利用方式多、利用强度大,土壤问题成因复杂,当今国际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急需土壤科技的发展。中国曾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规模及采集的数据都非常有限,资料也不完整。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规模宏大,涵盖了全国所有耕地土壤,资料齐全,其数据获得广泛应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当时对土壤质量还没有完整的认识,普查只关注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肥力指标,没有包括土壤的环境和健康指标,而且因为当时没有GPS定位等技术的应用,数据的空间精度已经严重不足了。

目前出台的土十条一大重点是“开展详细的土壤污染详查,要摸清家底”。但从土壤资源保护的角度来看,仅仅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质量普查。距离上次土壤普查已有近40年,其间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急需掌握最新的土壤数据,土壤普查迫在眉睫。开展土壤资源普查已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需求之一。 (熊鹤雯)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乌克兰杀虫剂和农化药剂注册需生态评估程序

上一篇:

张桃林会见马达加斯加总统府农业和畜牧业部部长埃德蒙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