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玉米穗腐病的常见分类及药剂防治法

2019-01-07 09:52:36浏览:99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玉米穗腐病的常见分类  ⑴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在种子、土壤或病残

  玉米穗腐病的常见分类
  ⑴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在种子、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
  ⑵玉米青霉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腐生于各种有机肥上,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危害,也可通过病健果穗接触传播。病原菌发育适温18-28°C,相对湿度95%-98%时有利于发病。
  ⑶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传播到果穗上,从伤口侵入。发病后病部产生的病原菌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发育适温25-30°C,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
  ⑷玉米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T小种(Bipolaris maydis),在病残体上越冬,为初侵染源,病原菌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和再侵染。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25°C。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病情扩展迅速。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的隐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⑸玉米色二孢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色二孢(Diplodia zeae),在带病种子或秸秆上越冬,随风传播。玉米吐雄时叶鞘较松散,落入叶鞘里的病原菌直接或经伤口侵入,也可从茎秆基部、不定芽或花丝、穗梗的苞叶直接侵入。
  ⑹玉米灰葡萄孢穗腐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病玉米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传播蔓延,遇有适温及叶面有水滴条件,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侵入。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后逐渐形成菌核越冬
  玉米穗腐病的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玉米孕穗期不要于雨季相遇;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可减轻受害程度尽量避免造成伤口,注意防止鸟害。玉米生长后期(7-8月份)正值雨季,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穗粒腐病的扩展,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结合药剂灌心拔除病株、可疑株。玉米吐丝授粉期至乳熟期继续拔除病株,彻底扫残,并将病株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在玉米生长后期实行人工苞叶晒子粒措施,能有效田间病情的扩展,注意不要扭果穗穗柄,以免影响子粒灌浆。湿度密植,不用病株喂牛,防止粪便带菌;清洁田园,处理田间病株残体等;同时秋季深翻土地,减少病菌来源;实行轮作,与高粱、谷子、大豆、甘薯、早稻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不带菌肥料,叫少土壤病菌。
  ⑵药剂防治:
  ①对玉米丝核菌穗腐病、玉米分红聚端孢穗腐病,向穗部喷药,常用药剂有5%井冈素水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②玉米青霉穗腐病:70%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对青霉病防效显著。
  ③玉米小斑病T种穗拂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用药1次,连防2-3次。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棉花田间药害如何补救

上一篇:

棉花极大病害防治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