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窄条斑病的症状表现

2019-01-07 09:59:05浏览:81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症状 :又名稻条叶枯病、褐条斑病、窄斑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叶片染病 初为褐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扩展,呈四周红褐色

  症状 :又名稻条叶枯病、褐条斑病、窄斑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叶片染病 初为褐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扩展,呈四周红褐色或紫褐色,中央灰褐的短细线条状斑,抗病品种的病斑线条短,病斑窄,色深。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长条斑,引致叶片早枯。叶鞘染病 多从基部出现细条斑,后发展为紫褐色斑块,严重时可致全部叶鞘变紫,其上部叶片枯死。穗颈和枝梗染病 初为暗色至褐色小点,略显紫色,发病严重使穗颈枯死,注意与穗瘟区别。谷粒受害多发生于护颖或谷粒表面,呈褐色小条斑。


  病原:Cercospora oryzae Miyake=C.janseana Miyake称稻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5根成簇,有数个分隔,大小34.3-58.8×4.3-4.8(μm),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淡橄榄色或无色,短鞭状,多有分隔3-4个,大小25.7-34.3×4.3-5.2(μm)。有性态为Sphaerulina oryzae Hara称稻亚球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种子或病残体带菌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稻种上可存活至翌年7月。稻草上病菌因存放场所不同,存活力有较大差异,深埋于草塘或沤粪时仅存活5天。次年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稻田,引起发病。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在6-33℃间都可发育,25-28℃最适。该病主要在抽穗期发病较重。缺磷,长势不良,发病重;长期深灌发病重;阴雨高温气候有利窄条病发生。单季晚稻一般受害较重。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石榴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

玉米灰斑病该怎么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