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甘蓝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2018-11-21 21:39:36浏览:8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甘蓝灰霉病是甘蓝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一般病株率10%~15%,严重时可达30%~40%,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
   甘蓝灰霉病是甘蓝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一般病株率10%~15%,严重时可达30%~40%,对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和田地区做好甘蓝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要。

甘蓝灰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一、发生原因
  1、选种不当
  由于和田地区甘蓝品种的选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的需求,因此农户对甘蓝种子的选择不够重视,大部分都是自己找的种子,品种优势退化,而且种子未进行消毒,导致病害逐年加重。
  2、温湿度控制不合理
  一般高温高湿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如果苗期湿度过大,病害发生就比较严重;相反在干旱的条件下,病害不太发生或者发生不严重。
  3、连作因素
  甘蓝连作3年以上的地块病害发生严重。由于年年的重复种植导致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灰霉病病原,引起病害逐年加重。
  4、水肥管理不合理
  一次浇大水后没有及时排除积水的田块发病比较严重。一般长期超施尿素和二铵的地块土壤板结,植株营养不良,抗病性减弱,易发生病害。另外田间使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也易造成病害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1、严把种子关
  首先,做好种子植物检疫宣传工作,让农民知道不能选择未经检疫的甘蓝种子,否则易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同时,严格监管种子市场,确保甘蓝种子不带菌,给农民创造一个可靠的种子市场,避免经济损失。播种前,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50℃温水中浸种20min后,放人冷水中冷却,然后捞出种子,晾干备用。
  2、轮作倒茬
  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害的发生。发病比较严重的田块实行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如瓜类、茄果类、豆类、芹菜、菠菜)轮作两年以上。
  3、土壤消毒
  播种前,用多菌灵2~2.5kg/667m2与细沙土30~50kg拌匀撒在土表将地耕翻,使药剂与土壤彻底混合。
  4、合理密植
  合理的栽培密度有利于田间透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甘蓝育苗采用撒播法,播种量50g/667m2。早熟品种株行距60cm×30cm,定植密度2500~2800株/667m2;中晚熟品种株行距60cm×35cm,定植密度3000株/667m2左右。
  5、合理施肥
  重视农家肥,控制化肥施用量。播种前,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灰霉病易于甘蓝包心时开始发病,植株外叶展开果实膨大期达到发病高峰,因此在生长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控制植株生长过旺,减少未熟抽薹。不要盲目追施,一般可在定植后25d后浇缓苗水,同时追施尿素10~15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
  6、清洁田园
  注意苗期通风排湿,保持覆盖物清洁,增加透光率。病叶、病残体及时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防止病害大面积扩散。
  7、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0%速克灵烟剂250g/667m2,在傍晚进行闭棚烟熏,连熏2~3次,每次间隔7d左右;或喷施50%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连喷3~4次,每次间隔7d左右,具有较好的防效。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甘蓝不结球的防止措施

上一篇:

甘蓝夜蛾的综合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