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姜瘟病如何科学预防?

2018-11-24 23:35:47浏览:5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姜瘟病,是一种非常容易感染、严重造成减产的病害,从名字就不难知道,简直是如同“瘟疫”一般的病害。据可靠数据分析,姜瘟病发生严重时,可以导致70%以上的减产!甚至是绝产!当下,姜瘟病不再是个别发生,随着姜的种植面积增大,姜瘟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姜瘟病一旦发病,带来的危害往往难防。所以能及时提前预防,一定要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那么姜瘟病如何科学预防?


姜瘟病如何科学预防?


  症状:


  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发生条件:


  ①姜瘟病的出现,和生姜的种植温湿度条件是分不开的。姜瘟病作为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温度20°左右,湿度过大的时候开始发病,最佳发育温度在26°-32°这个区间。而我们都知道生姜生长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却又忌高温高湿强光;所以无疑的是,温度的把控就很重要了。


  ②病菌可在姜种、土壤和肥料中越冬,并借其传播,成为初发病源。侵染时会从地表处的伤口、自然孔口入侵根茎,再逐渐往地上茎侵染。


  ③为何说夏季高发呢?这就和天气条件息息相关了。夏季高温、降雨多,这一切都是非常符合姜瘟病的发生规律的。所以,夏季的姜瘟病病菌蔓延快,发病重。另外,地势低洼,积水不及时清理,土壤粘重,偏施氮肥的地块也很容易发病。


  预防要点:


  ①选择抗病品种,是为抗病打下基础。选种讲究“两选”,一选抗病,二选因地制宜。


  ②种姜之前,地块一定要选好。一块地势较高的地块,拥有相比低洼地块明显更优越的排水、浇水条件。同时大家也可以实行水旱轮流耕作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姜瘟病在姜苗中的扩散。


  ③保证充分的肥料供给,切忌偏施氮肥,合理增施磷肥钾肥。还可以在田行间覆盖麦秸秆遮阴,为姜田营造阴暗环境,同时也可以防治强光曝晒。


  ④既然了解了姜瘟病的发病条件,那我们更应该做好田间湿度的控制工作。要做到及时排水,防治水淹田。如何控制湿度,小林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讲过一些小建议,大家可以翻来看看。


  ⑤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拔除病株,并带离田间。又因病菌会潜伏在土壤中的原因,建议对病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有必要的情况下可拔除病株的周围植株。


  ⑥及时选用氨基寡糖素+杀毒霉素复配或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杀毒霉素复配效果非常好,通过叶面喷施一瓶一亩,能有效破坏病菌的生理活动,致其死亡。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可溶粉剂,高效、广谱、新型内吸性杀菌剂,可通过干扰病菌的合成从而扼杀病菌于襁褓之中。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醒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农业病虫栏目进行咨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生姜种植如何防止早衰?

上一篇:

生姜要高产,如何科学施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