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怎样防治番茄叶霉病?

2018-11-25 12:30:07浏览:4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番茄叶霉病又称黑霉病,俗称黑毛,主要发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环境中,是番茄保护地栽培的重要病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在我国

    番茄叶霉病又称黑霉病,俗称黑毛,主要发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环境中,是番茄保护地栽培的重要病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北方重于南方。除危害番茄外,也危害辣椒、茄子。



    一、症状


    叶霉病以为害叶片为主,严重时也会为害嫩茎和果实。叶部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以中部叶片感病最重。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的浅黄褪绿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白色至黑褐色霉层;病斑的叶正面初为浅黄色,边缘不明显,也可长出霉层;病斑扩展后叶片由下而上卷曲干枯;嫩茎染病后症状与叶片上相似;果实染病常在果蒂和果面,形成黑色硬化凹陷的圆形病斑。


    二、病原


    病原菌为枝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在大麦、淀粉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pH值3~12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为4.0~8.0时菌落扩展速度较快,生长最适pH值为5.0~6.0。该菌在1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2℃。分生孢子在pH值为3.0~9.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0~5.0。分生孢子在4℃~35℃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45℃处理5分钟,分生孢子便失去活性。


    三、侵染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微菌核随病残体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个生长季初侵染的菌源。在保护地条件下可周年发生。病菌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昆虫、甚至农事操作而传播,条件适宜时即萌发,多从伤口或衰老、坏死组织侵入引发病害,再由病斑上产生的霉层(分生孢子)继续传播、侵染,扩大危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株上反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造成多次再侵染。


    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9℃~34℃,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封行至坐果期。发病潜育期5~10天。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室或棚内空气不流通、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温度在20℃~28℃范围内波动,从始发病到盛期只需12~15天。


    四、防治方法


    1.实行2~3年轮作,减少田间菌源。


    2.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用冷水冷却后晾干播种。


    3.定植前用硫磺熏蒸,每百平方米用硫磺0.15千克,锯屑0.5千克,混匀分几堆点燃,密闭1夜。


    4.温室栽培灌水后要加强通风,避免长期闷棚。清除基部老叶,以利于通风透光。


    5.发病初期,可选用5%春雷氧氯酮可湿性粉剂1.5克/平方米喷粉,也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春雷氧氯酮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番茄“卷叶”防治措施

上一篇:

番茄转色期的管理及病虫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