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菜用大豆 豆根蛇潜蝇

2018-11-26 23:40:46浏览:10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豆根蛇潜蝇豆根蛇潜蝇【虫害名称】:豆根蛇潜蝇【学名】:Ophiomyia shibatsuji (Kato) 属双翅目,潜蝇科。异名Melanagromyza sh

 豆根蛇潜蝇




豆根蛇潜蝇 【虫害名称】:豆根蛇潜蝇
【学名】:Ophiomyia shibatsuji (Kato) 属双翅目,潜蝇科。异名Melanagromyza shibatsuji Kato;M.centrosematis Kat0.。别名大豆根潜蝇、大豆根蛇潜蝇、大豆根蛆。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寄主:大豆、野生大豆。
【为害特点】:幼虫为害主根茎韧皮部,阻碍大豆水分及养料的输送,致根部肿胀或根皮腐烂,受害株矮、茎细、叶枝黄、烂根,严重的造成死苗,降低产量和品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2~2.4mm,黑色,复眼暗黑褐色。触角3节。翅透明,略带紫色光泽,前缘脉粗大,翅脉具毛,径中横脉位于中室外侧2/3处。腹部具黄绿色金属光泽。卵长椭圆形,长0.4mtn。末龄幼虫体长4mm,乳白色略发绿,前、后气门各l对,后气门较长,向内弯呈镰刀状。蛹长2.5mm,长椭圆形,黑褐色。
【生活习性】:内蒙古、东北年生1代,以蛹在大豆根茬或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蛹于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6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成虫期6~8天,6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持续20~40天。豆根蛇潜蝇成虫羽化后在豆株间活动,交尾后把卵产在豆苗胚轴的下表皮,卵多散产;每株着卵1粒,产卵期4~7天,每头雌蝇产卵20~40粒,幼虫孵化后,沿胚轴表皮向根部蛀食为害。末龄幼虫在距土表5~10cm处化蛹后越冬。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进行深耕秋翻,蛹翻入土下30cm则不能羽化。
(2)适期早播,尽可能避开成虫产卵和孵化盛期,能减轻为害。
(3)用50%辛硫磷加多福合剂拌种,用水量为种子重量的1%,加辛硫磷0.15~0.20%、多福合剂0.3%,喷在种子上拌匀,阴干后播种。大豆对辛硫磷敏感,用量不能超过2%。
(4)在大豆长出第l片真叶时是成虫产卵盛期,喷撒2%巴丹粉剂或2%甲荼威粉剂、1.5%甲基1605粉剂,每667m2 1.5~2.5kg,也可把上述粉剂制成毒土撒施。
(5)必要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0%吡虫啉可溶剂3000~4000倍液,每667m2 喷对好的药液55L。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菜豆豆荚螟

上一篇:

菜用大豆 豆蚀叶野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