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怎样防治小麦丛矮病?

2018-11-28 10:50:59浏览:3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小麦丛矮病在我国分布较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新疆、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小麦丛矮病在我国分布较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新疆、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轻病田减产10%~2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一、症状


    小麦丛矮病病株


    染病植株上部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缩,呈丛矮状。最初症状心叶有黄白色相间断续的虚线条,后发展为不均匀黄绿条纹,分蘖明显增多。冬小麦播后20天即可显症,冬前染病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轻病株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叶部仍有黄绿相间条纹,病株矮化。一般不能拔节和抽穗。


    冬前未显症和早春感病的植株在返青期和拔节期陆续显症,心叶有条纹,与冬前显症病株相比,叶色较浓绿,茎秆稍粗壮,拔节后染病植株只有上部叶片显条纹,能抽穗的籽粒秕瘦。


    二、病原


    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植物弹状病毒组。病毒粒体杆状,病毒质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常单个或多个,成层或簇状包在内质网膜内。在传毒介体灰飞虱唾液腺中病毒质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病毒汁液体外保毒期2~3天。


    三、传播侵染途径


    小麦丛矮病毒不经汁液、种子和土壤传播,主要由灰飞虱传毒。灰飞虱在宁夏1年发生3~4代,以2~3龄若虫在杂草根际或土缝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集中为害新返青的杂草嫩叶,4月上旬,冬麦返青或春麦出苗后由田埂转至麦田为害,靠田埂附近的虫口密度高,后渐向田中扩散。4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第1代成虫在6月下旬出现。


    小麦成熟后,转到秋作物及田边杂草上为害,再繁殖1~2代,于11月份迁移到田埂等杂草丛下土中越冬。灰飞虱吸食后,需要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日均温26.7℃,平均10~15天,20℃时平均15.5天。1~2龄若虫易获毒,而成虫传毒能力最强。


    最短获毒期12小时,最短传毒时间20分钟。获毒率及传毒率随吸食时间延长而提高。一旦获毒可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播。病毒随带毒若虫在其体内越冬。冬麦区灰飞虱秋季从带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迁飞至麦田为害,造成早播秋苗发病。越冬带毒若虫是翌年毒源,次年迁回麦苗为害。


    四、发病条件


    套种地区土地未能全田耕翻,田间绿色作物和杂草不断,为灰飞虱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灰飞虱极易从相邻的作物和杂草上转移到刚出土的麦苗上传毒为害,虫量逐年加重,导致小麦丛矮病全田发生,田间毒源逐年积累、发病逐年严重。


    早播麦田麦苗出土正值灰飞虱成虫活动高峰,遭受传毒为害时间长,因而发病比适期播种和晚播的麦田重。杂草多的麦田或邻近草坡,靠近杂草丛生的地边、沟边及秋作的田边、秋作物秸秆堆放等灰飞虱栖息、繁殖场所的麦田发病均重。夏秋多雨,有利于灰飞虱繁殖越夏,冬暖有利于灰飞虱越冬,春季寒潮降低了小麦的抗病力,丛矮病往往发生重。


    五、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


    (2)轮作倒茬。在重病区压缩小麦与玉米套种面积,调整种植结构。


    (3)加强田间管理。小麦播种后,及时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减少侵染源。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进行增施肥料、清理沟渠等田间管理。


    2.化学防治


    小麦丛矮病主要由越冬灰飞虱于早期侵染,因此防治的重点应是越冬前若虫。喷药时包括田边杂草也要喷洒,压低虫源,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喷雾防治。早春对有虫麦田也要进行全面喷药,预防重复侵染。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螟的防治技术

上一篇:

玉米粘虫应该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