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烟棉铃虫

2018-11-28 13:25:32浏览:3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烟棉铃虫学 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鳞翅目 夜蛾科 。 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
烟棉铃虫

【烟棉铃虫学 名】:
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鳞翅目 夜蛾科 。 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
【烟棉铃虫形态特征】:成虫 成虫体长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纹及肾形纹,肾缢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
蛹形 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腹部第五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黑褐色,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边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部较大。 卵 卵约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
【烟棉铃虫生活习性】:棉铃虫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际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陆续羽化并产卵。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为害。第2代以后在田间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白天栖息在叶背或荫蔽处,黄昏开始活动,吸取植物花蜜作补充营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产卵时有强烈的趋嫩性。卵散产在寄主嫩叶、果柄等处,每雌一般产卵900多粒,最多可达5000余粒。初孵幼虫当天栖息在叶背不食不动,第2天转移到生长点,但为害还不明显,第3天变为2龄,开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实,可转株为害,每幼虫可钻蛀3~5个果实。4龄以后是暴食阶段。老熟幼虫入土5~15厘米深处作土室化蛹。
【烟棉铃虫防治方法】:当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烟稻绿蝽

上一篇:

烟草甘蓝夜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