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绿豆白粉病

2018-11-28 13:50:45浏览:84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为害叶片、茎秆和英。发病初期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开始点片发生,后扩展到全叶,后期密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

  绿豆白粉病

    【症状
       为害叶片、茎秆和英。发病初期在病部表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开始点片发生,后扩展到全叶,后期密生很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生严重时,叶片变黄,提早脱落。

    【病原
       ErysiphepolygoniDC.称蓼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少数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柱形,大小30.5—43.2×15.2—17.8(μm)。子囊果扁球形,暗褐色,直径95—122μm,壁细胞形状不规则。附属丝13—37根,不分枝或不规则分枝,少数呈1—2次双叉状分枝,弯曲或呈曲折状,长75一158μm,为子囊果直径的0.5—1倍,上下近等粗或局部粗细不均。子囊4—8个,短卵形至长卵形或不规则卵形,个别近球形,柄明显或无,大小53.3—71.1×33—45.7(μm)。子囊内含2—4个子囊孢子,卵椭圆形,个别矩卵圆形,带黄色,大小20.3—30×12.7—15.2(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闭囊壳在土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散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经多次重复侵染,扩大为害。在潮湿、多雨或田间积水、植株生长茂密的情况下易发病;干旱少雨条件下植株往往生长不良,抗病力弱,但病菌分生孢子仍可萌发侵入,尤其是干、湿交替利于该病扩展,发病重。

   【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白粉病品种。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绿豆锈病

上一篇:

绿豆菌核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