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绿豆锈病

2018-11-28 13:50:54浏览:67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症状】为害叶片、茎秆和豆荚,以叶片为主。叶片染病散生或聚生许多近圆形小斑点,病叶背面现锈色小隆起,后表皮破裂外翻,散

                                                         绿豆锈病 
     【 症状
        为害叶片、茎秆和豆荚,以叶片为主。叶片染病散生或聚生许多近圆形小斑点,病叶背面现锈色小隆起,后表皮破裂外翻,散出红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秋季可见黑色隆起小长点混生,表皮裂开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菌冬孢子。发病重的,致叶片早期脱落。

    【病原
    Uromycesappendiculatus(Pers.)Ung.异名U.phaseoli(Pers.)Wint.称疣顶单胞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系单主寄生菌。性孢子器丛生,浅黄色。锈孢子器丛生于叶背,杯状,大小2—3mm;包被白色,边缘破裂外翻,内、外壁上均生细瘤;锈孢子无色,也具小瘤,大小18—36×16—24(μm)。夏孢子堆黄褐色生在叶的两面,直径0.2-0.4mm,四周具残存的破裂表皮;夏孢子淡黄褐色,卵形或椭圆形,有稀刺,大小20—30×18—22(μm),芽孔2个不明显。冬孢子堆黑褐色,冬孢子褐色,亚球形或广椭圆形,光滑,大小25—35×20一25(μm);柄不脱落,与孢子等长、无色。寄生在扁豆、菜豆、绿豆等植物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南方该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为该病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辗转传播蔓延;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阶段,产生的锈孢子侵染绿豆并形成疱状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深秋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10—30℃均可萌发,其中以16—22℃最适。日均温25℃,相对湿度85%潜育期约10天,绿豆进入开花结英期,气温20℃以上,高湿、昼夜温差大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易流行,秋播绿豆及连作地发病重。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4)清油田园,加强管理,适当密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粟麦蛾

上一篇:

绿豆白粉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