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矮缩病如何防治?

2018-11-28 15:44:38浏览:22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稻矮缩病,病害病原:病原Rice dwarf virus简称RDV,称水稻矮缩病毒,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水稻矮
    水稻矮缩病,病害病原:病原Rice dwarf virus简称RDV,称水稻矮缩病毒,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水稻矮缩病如何防治?

水稻矮缩病如何防治?
    一、病叶症状:
    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 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孕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点条,穗颈缩短,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 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孕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点条,穗颈缩短,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
    二、发病规律:
    水稻矮缩病毒可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以黑尾叶蝉为主。带菌叶蝉能终身传毒,可经卵传染。黑尾叶蝉在病稻上吸汗最短获毒时间5分钟。获毒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循回期20℃时为17天,29.2℃为12.4天。水稻感病后经一段潜育期显症,苗期气温22.6℃,潜育期11-24天,28℃为6-13,苗期至分蘖期感病的潜育期短,以后随龄期增长而延长。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翌春羽化迁回稻田为害,早稻收割后,迁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至看麦娘、冬稻等38种禾本科植物上越冬。带毒虫量是影响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水稻在分蘖期前较易感病。冬春暖、伏秋旱利于发病。稻苗嫩,虫源多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方案一:
    60% 吗胍·乙酸铜 可溶片剂 (低毒)  使用56-83克/亩 喷雾 (保护 治疗)
    在作物发病初期将本品每袋(一板白片,一板绿片)加水15公斤,搅拌均匀后叶面喷雾,每亩4-5袋。间隔7-10天施用一次,整个生长期施用2-3次或视病情而定。避免在高温或大风天气施药,遇雨天补喷。本品是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通过抑制菌体内病毒核酸和脂蛋白的合成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对因病毒侵染造成的病害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方案二:
    1.2% 辛菌胺醋酸盐 水剂 (低毒)    使用233-350毫升/亩 喷雾 (保护 治疗)
    需用清水配制药剂,现配现用,不宜久置。建议在发病初期施药,喷雾需均匀周到。本品是一种甘氨酸类杀菌杀病毒剂,对病菌的菌丝生长及抱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药剂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膜,凝固蛋白质,致酶变性而起抑菌和杀菌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内吸和渗透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病毒病,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安全间隔期7天,每季作物使用次数为2次。
    方案三:
    0.5% 几丁聚糖 水剂 (微毒)    使用300-500倍液 喷雾 (保护 治疗)
    发病前,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雾,间隔7-14天。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间隔3-5天连续施药2-3次。本品为诱导植物抗性,提高植物抵御病菌侵染的免疫能力,促进植物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谷子锈病的防治措施

上一篇:

谷子谷瘟病怎么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