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谷子谷瘟病怎么防治

2018-11-28 15:44:36浏览:33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谷瘟病的病原菌为灰梨孢菌,属半知菌亚门梨胞菌属真菌。在我国谷子产区普遍发生,是谷子的重要气传流行性病害。近年来由于推
   谷瘟病的病原菌为灰梨孢菌,属半知菌亚门梨胞菌属真菌。在我国谷子产区普遍发生,是谷子的重要气传流行性病害。近年来由于推广的品种抗性较差,在部分地区危害有逐年加重趋势。谷子谷瘟病怎么防治?谷瘟病
  病害特征
  谷子各生育期均能发病,可侵害谷子叶片、叶鞘、节、穗颈、穗轴或穗梗等部位,引起叶瘟、穗颈瘟、穗瘟等不同症状,其中叶瘟、穗瘟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叶瘟:谷子苗期即可发病,病菌侵染叶片,先出现椭圆形暗褐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发展成梭形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部分有黄色晕环。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严重发病时常在抽穗前后发生节瘟,节部先呈现黄褐或黑褐色小病斑,逐渐扩展环绕全节,阻碍养分输送,影响灌浆结实,甚至造成病节上部枯死,易倒伏。
  穗颈瘟:穗颈上的病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向上下扩展变为黑褐色,受害早发展快的病斑可环绕穗颈,造成全穗枯死。
  穗瘟:穗主轴上发病、变褐,会造成半穗枯死;或小穗梗发病、变褐,阻碍其上小穗发育灌浆,早期枯死呈黄白色,后期变黑灰色,形成“死码子”,不结实或籽粒干瘪。谷瘟病菌有高度的致病性分化,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
  发生规律
  一般情况下,湿度25℃,相对湿度大于80%,有利于该病发生和蔓延。春谷区7月中、下旬连续高湿、多雨,有利于叶瘟发生。7月下旬至8月初阴雨多、露重、寡照、气温偏低,有利于穗瘟发生。田间播种过密、湿度大、降水多则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谷子贪青徒长地块发病重;黏土、低洼地发病重。8月份是华北地区谷瘟病的发病高峰期。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及时排灌,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要配合施磷、钾肥,或结合深耕进行分层施肥,增加植株抗病性。病田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2~3年轮作。
  2、化学防治:在田间初见叶瘟病斑时,可选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喷雾。如果病情发展较快,5~7天再喷1次。为了预防穗瘟,在齐穗期可针对穗部进行1次防治。
  以上就是谷子谷瘟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仅供大家参考。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阅读了此文章的用户还查看了谷子锈病的防治措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矮缩病如何防治?

上一篇:

水稻稻粒黑粉病的药剂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