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桑天牛

2018-12-02 18:12:36浏览:10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害虫名称】: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关于其中文名称,一般称之为桑天牛。在我国台湾曾称之

桑天牛

【害虫名称】: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关于其中文名称,一般称之为桑天牛。在我国台湾曾称之为褐天牛。在国内还有的称之为粒肩天牛,也有铁炮虫之俗称。在日本最早文献记载称之为桑天牛,也有称之铁炮虫的。

 

【桑天牛寄主】::桑、构、无花果、白杨、欧美杨、柳、榆、苹果、沙果、樱桃、梨、野海棠、柞、褚、刺槐、树豆、枫杨、批把、油桐、花红、柑桔等

 

【桑天牛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褐色,密生暗黄色细绒毛;触角鞭状;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灰白色,端部黑色;鞘翅基部密生黑瘤突,肩角有黑刺一个。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或黄白色。

  幼虫老龄体长60mm,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节特大,背板密生黄褐色短毛,和赤褐色刻点,隐约可见“小”字形凹纹。

蛹体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桑天牛为害特点】: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桑天牛发生规律】:北方2—3年l代,以幼虫或未来的及孵化的卵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幼虫期初孵幼虫,先向上蛀食10mm左右,即掉回头研枝干木质部一边向下蛀食,逐渐深入心材,如植株矮小,下蛀可达根际,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即向外咬一圆形排粪孔,粪便即由虫孔向外排出,排泄孔径随幼虫增长而扩大,孔间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长,增长幅度因寄主植物而不同。幼虫老熟后,即沿蛀道上移,超过1-3个排泄孔,先咬羽化孔的雏形,向外达树皮边缘,使树皮呈现臃肿或破裂,常使树液外流。此后,幼虫又回到蛀道内选择适当位置(一般距蛀道底70-120毫米)作成蛹室,化蛹其中。蛹室长40-50毫米,宽20-25毫米。蛹期15—25天。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晚间活动取食,以早晚较盛,约经10—15天开始产卵。2—4年生枝上产卵较多,多选直径10—15mm的枝条的中部或基部,先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其中,每处产1粒卵,偶有4—5粒者。每雌可产卵100—l50粒,产卵约40余天。卵期10—15天,孵化后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cm,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开始每蛀5—6cm长向外蛀l排粪孔,随虫体增长而排粪孔距离加大,小幼虫粪便红褐色细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幼虫一生蛀隧道长达2m左右,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

 

【防治方法】:

(1)保护啄木鸟,利用寄生蜂和白僵菌等。

(2)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

(3)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4)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绿色威雷200-400倍液。

(5)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

(6)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

(7)利用农林措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扁刺蛾

上一篇:

枇杷虫害之梨小食心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