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扁刺蛾

2018-12-02 18:12:42浏览:59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扁刺蛾 扁刺蛾【害虫名称】: 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扁刺蛾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以及

扁刺蛾

                 扁刺蛾

                                                 扁刺蛾

 

【害虫名称】: 扁刺蛾又名黑点刺蛾,幼虫俗称洋辣子,属鳞翅目、刺蛾科。扁刺蛾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以及四川、云南、陕西等省均有发生,黄河故道以南、江浙太湖沿岸及江西中部发生较多。除为害枣外,还危害苹果、梨、桃、梧桐、枫杨、白杨、泡桐等多种果树和林木。扁刺蛾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发生严重时,可将寄主叶片吃光,造成严重减产。 

 

【扁刺蛾寄主】:茶树、油茶、梨、柑桔、枇杷、桃、李、核桃、枫杨等。

 

【扁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   雌蛾体长13--18毫米,翅展28--35毫米。体暗灰褐色,腹面及足的颜色更深。前翅灰褐色、稍带紫色,中室的前方有一明显的暗褐色斜纹,自前缘近顶角处向后缘斜伸。雄蛾中室上角有一黑点(雌蛾不明显)。后翅暗灰褐色。

  卵   扁平光滑,椭圆形,长1.1毫米,初为淡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1--26毫米,宽16毫米,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线白色。体两侧各有10个瘤状突起,其上生有刺毛,每一体节的背面有2小丛刺毛,第四节背面两侧各有一红点。

  蛹   长10-15毫米,前端肥钝,后端略尖削,近似椭圆形。初为乳白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茧   长12-16毫米,椭圆形,暗褐色,形似鸟蛋。

 

扁刺蛾为害特点】:幼虫啃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则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秆。)




 


【扁刺蛾发生规律】:扁刺蛾在四川、广西等地1年发生2代;少数3代,江西1年发生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干周围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4月中旬化蛹,成虫5月中旬至6月初羽化。第一代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8月底,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中旬至9月底。少数的第三代始于9月初止于10月底。第一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盛期为6月初至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底,盛期为7月底至8月底。成虫羽化多集中在黄昏时分,尤以18—20时羽化最多。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面,初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壳附近,并不取食,蜕第一次皮后,先取食卵壳,再啃食叶肉,仅留1层表皮。幼虫取食不分昼夜。自6龄起,取食全叶,虫量多时,常从一枝的下部叶片吃至上部,每枝仅存顶端几片嫩叶。幼虫期共8龄,老熟后即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多在晚8时至翌日清晨6时,而以后半夜2--4时下树的数量最多。结茧部位的深度和距树干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质有关:粘土地结茧位置浅,距离树干远,比较分散;腐殖质多的土壤及砂壤土地,结茧位置较深,距离树干较近,而且比较集中。

 

 

【扁刺蛾防治方法】:
①冬耕灭虫。结合冬耕施肥,将根际落叶及表土埋入施肥沟底,或结合培土防冻,在根际30cm内培土6~9cm,并稍予压实,以扼杀越冬虫茧。

②生物防治。可喷施每毫升0.5亿个孢子青虫菌菌液。

③化学防治。可喷施90%晶体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1500倍液。 发生严重的年份,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期喷洒1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液、或20%天达虫酰肼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0.5亿/毫升芽孢的青虫菌液。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药用植物枇杷黄毛虫

上一篇:

桑天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