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马致远《叹世》试析

2019-03-05 19:02:01浏览:26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双调]蟾宫曲叹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

  [双调]蟾宫曲
叹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马致远在青年时期是积极入世的,虽生不逢时,却豪情满怀,所发多为慷慨激越之音。随着 20 年宦海浮沉,历尽飘泊之苦,不禁发出“困煞中原一布衣”的感叹。这样的经历,使他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较复杂的思想感受,而这种种感受与体验,正是他散曲所表达的内容。他的许多散曲中,抒写怀古伤今、羁旅宦游的情愫。特别是晚年时,马致远牢骚殆尽,对人间的荣辱得失、是是非非,几乎全部失去了热情,力图从宁静的隐士生涯中,求得

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这在其《叹世》中得到很好的反映。

小令开篇以“东篱”自号,借以表明自己寄身田园、寄情世外的志趣,继而精心设计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那竹径通幽的地方,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在那竹径的尽头,有一个小巧的庭院。诗人着“婆娑”一词,使这恬静的小院洋溢着生气,既诱人又足以令人忘情。主人公对生活的设计尚不止于此,在庭院后面另有一池清水,诗人荡着小船,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可以想见,此时的诗人可谓陶然忘情,宠辱皆忘,而这些正是诗人“半世蹉跎”后换来的大彻大悟。

“严子陵他应笑我”。严子陵少时曾与东汉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待刘秀称帝,他就

隐居起来。比较而言,马致远虽也高唱隐居,却没有严子陵来得彻底,当时还担任小官(江浙行省务官)。“孟光台我待学他”,较难理解。但我们可以推知,孟光台该是和诗人一样隐逸于闹市或官署衙门之中的隐士,可以想见,这种隐逸比隐逸于山林更为难能可贵。至此,马致远向严子陵反唇相讥了:“笑我如何?”我又有什么可被嘲笑的呢?

最后,诗人不禁发出呼吁:“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全句的意思比较明显,不只湖畔港湾,即或白浪滔天的偌大湖面上,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其实是用来借喻官场中也可求隐,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却能“出污泥而不染”而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的复杂感情。

综观这首小令,可谓语简淡而意悠长,有随手而得之妙。然其良苦用心,可透过表面的超脱旷达,窥见其内在的幽怨和苦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诗写鸡鸣各有意

上一篇:

学习数学的三大方法,让你不再被数学难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