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请让膏方回归临床

2018-12-10 19:02:41浏览:28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 璞一到立冬节气,膏方的话题总会热起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到处都是关于膏方的文章,而与膏方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杨 璞
 

  一到立冬节气,膏方的话题总会热起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到处都是关于膏方的文章,而与膏方一起出现的关键词最频繁的莫过于“养生”和“滋补”。客观地说,膏方确实有养生滋补的功效,但这仅仅是膏方魅力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部分机构过多地热衷于膏方的经济价值,以至于让很多读者和老百姓误认为膏方就是用来滋补的,到了冬季才能吃膏方,对于膏方治病的说法却鲜有提及。作为一位中医科普工作者,我深感科普工作的缺位。所以,借此机会我想呼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尤其是工作于临床一线的专家们,莫让膏方局限于养生,请让膏方回归临床。

  膏方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则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由此不难发现,膏方不是局限于内服的中药剂型,外用的历史也很悠久。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一下膏方之“膏”的含义。膏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所以,广义的膏方还包括很多中医外科使用的外用膏剂。那么,为什么现在一提到膏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滋补的内服膏剂呢?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等。唐代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代的膏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也逐渐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

  那么,是否由此就可以把膏方划归为中医滋补剂型的范畴呢?笔者认为欠妥。膏方的组成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即饮片、胶类及糖类。饮片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中药,一般需根据个体情况而辨证施治;胶类一方面供制作过程中收膏用,另一方面具有滋补作用,如阿胶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鹿角胶可温肾助阳、生精补髓、活血散结等。由此不难看出,膏方到底是偏于滋补、用来养生防病,还是偏于临床、用来治病,完全取决于饮片的选用上。因此,膏方的适用范围不应该局限于亚健康人群或者康复期的人群,完全可以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笔者所在医院已有不少资深中医专家把膏方应用于临床,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希望临床医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膏方的临床研究上去,而不能让膏方仅仅成为冬季滋补的保健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一位老中医的肺腑之言

上一篇:

中药零食不是人人能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