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现代中医教育不该再彷徨

2018-12-10 19:03:38浏览:8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南京中医药大学 薛洪汇 张宗明受访专家:国医大师周仲英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老中医,是第一、三、四批全国继承
南京中医药大学 薛洪汇 张宗明
 

受访专家:国医大师周仲英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老中医,是第一、三、四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王定一杯”中医药临床国际贡献奖,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国医大师不是时代的产物

笔者:有人认为,国医大师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现代社会背景下,特别是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条件下,培养不出像您这样的国医大师。对于这种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周仲瑛:我个人认为,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是可以培养出国医大师的,对此我充满了信心。而且后来者会比我们这代人做得更好,因为他们的视野更宽阔,知识结构更合理,信息来源更全面,这使得他们更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知道怎样扬长补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已从早期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到了现在的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多个层次,这实质上就是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医教育的兴旺发达。通过当前的中医教育体系,我们看到中医教育层次结构相继完善,专业设置方面呈现多元性,课程设置方面也在不断优化,而随着教学基地规模的扩大,中医教学的实践、实验等办学条件也明显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有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毋庸讳言,由于中医药高校扩大招生和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及不科学性,高等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医药高等教育水平被拉低,教育质量也随即跟着滑坡,导致了中医药学术和技能的萎缩,中医药领域后继乏人。但我以为,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只能在摸索中一步步来,不断尝试,不断改进。

现代教育中少不了师承教育

笔者:在一些国医大师看来,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中医学人才培养的特色,呼吁回归师承教育传统,来弥补现代中医教育的不足。对于这个问题,您是如何看的?

周仲瑛:家传和师承方式是正规学校教育出现之前中医人才和学术的主要传承方式,即使在完备的学校教育出现之后,这一形式仍然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重要手段。据我所知,在我们这届国医大师的评选中,29位都有过师承或家庭有医学背景,可以说,师承教育在我们的成长中是占主流地位的。但我认为院校教育的优点还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科门类齐全;第二,师资力量雄厚;第三,设置了现代科技教育课程;第四,这样一种教育模式符合近年培养大量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当然,院校教育也有严重不足的地方,就是实践不够,不能把学生带到临床去扎扎实实地实践。所以,我一直强调的是,师承教育还是应该成为中医教育的组成部分。“师带徒”是历史上中医学培养人才的固有做法,通过口传心授,将基本理论、中医特色、临床疗效传承给徒弟;徒弟在抄方侍诊中了解老师的思维模式、治病用药方法,不仅增强了徒弟的从医信念,而且在学习中能悟出新意并不断发展创新。

随着中医药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中医教育教学应在坚持现代学校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与运用传统师承教育的优点和经验,使二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中医自身特色的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要以“中医”为主题

笔者:对于中医教育的“西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名老中医对此表示担忧,甚至有人提出中医教育要淡化西医,甚至排斥西医,要走“纯中医”道路。您如何看待中西医关系的?

周仲瑛:中、西医两种医学各有专攻,也各有特色,二者不是替代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当前我们中医院校的人才培养强调要中西医结合,但我还是主张要围绕发展中医这个主题,以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为目的,提升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发挥中医优势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中医的延续和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医的振兴不是哪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如果我们后继无人,培养出来的都是自我否定派,把中医淡化了、西化了,是没有出路的。

据此,针对近年来有中医学子对中西医之争越来越困惑的现象,我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一直强调四句话,那就是:“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继承发展,回归中医。”这就直接涉及了对中医和西医两套医学理论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那就是一定在中西医的碰撞中仍是以中医为主,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的本体。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看中医的发展并不是看它与西医的关系如何,而应该看自身,这取决于两点:一是要看自身理论是不是不断地提高、完善;二是看临床疗效,只要有疗效,能切实解决大众的疾苦,老百姓就会信你、服你。

中医生存不易更应早树信心

笔者:中医成长成才周期比较长,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干扰,许多中医学子对中医缺乏信心。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提高中医学子的信心呢?

周仲瑛:在我学医以及成长过程中,也有过彷徨和迷失,因此知道中医生存的不容易,但回头想想,正是因为我对中医的这份热爱和坚持,才让我走到了今天,获得了大家的肯定。我个人认为,提高中医信心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现在很多年轻的学生都是带着怀疑或将信将疑的态度在学习中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专心、细心和努力钻研,面对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也是很容易转行的。而我们这代人由于家庭的缘故,祖代行医,亲眼目睹中医在人民群众中的疗效,把中医作为一项事业和使命来延续,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疑惑和将信将疑的问题。

二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本身就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科技、艺术范畴。若没有传统文化这一基础,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就会打折扣,就不易搞懂中医理论的一些内在含义。正因为知晓这些传统文化,懂得古汉语中的词义,对日后研读中医典籍和中医理论是很有裨益的。

三是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学习是无捷径、无取巧门径的,要么是从源到流,以四部经典著作奠基,系统学习,然后再下延至历代医著;要么是从流到源,把后世浅近实用的读物,如《汤头歌诀》、《药性赋》等加以背诵记忆,再在临床时多读些医案。通过读经典,学习者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运用起来也就会自如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刘景源:学习中医勤为先

上一篇:

阳痿从风论 勿越补越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