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好中医应具备哪些能力

2018-12-10 19:04:04浏览:8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李佃贵目前,很多中医过分依赖高精尖设备及西医诊断方法,丢弃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不重视中医文化
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李佃贵
 
nten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目前,很多中医过分依赖高精尖设备及西医诊断方法,丢弃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不重视中医文化、古代哲学及经典,虽学中医而实不懂中医。长此以往,想找到纯正的好中医治病是难上加难,渐渐地中医也就从主流医学变成了辅助医学。要想成为一名当代纯正的好中医,笔者认为须做到以下几点。

钻研经典是基础

开学第一课,中医类院校学生就被老师告知:要想学好中医,必须熟读经典。其实,广义的经典还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及古籍。古人在没有任何西医手段的情况下,通过中草药、针灸等中医方法进行了临床实践,总结出非常珍贵的诊治经验。然而,在很多中医药大学课程中,经典成了选修课,并渐渐被中医学生遗忘。

“读经典,做临床”,没有中医经典的指导,中医事业就犹如轮船损坏了发动机,根本谈不上现在和未来,更谈不上中医事业的“扬帆远航”。要想真正参透中医,必须夯实基础,领悟中医的内涵。

传承学术不走样

在如今西医技术蓬勃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医院校吸纳了西医元素,开设了人体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对文、史、哲、地理等科目并不重视,基本上是“入门不考,进校不学,感情不深,思维不和”。许多毕业生面对中医所依赖的中国古代哲学体系和中医思维方法时,也时常感到困惑和迷茫。

要想真正发展中医,首先要传承,传承中医相关的哲学体系及思维模式,且不被西化。“师带徒”是当下倡导的传承方式,每位徒弟都要深入挖掘老师的思想精髓,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医。

继承精思要创新

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笔者认为,在寻求创新的路上,应抓住以下几个原则:不能用“中医研究”取代“研究中医”的原则;不能用消除病因疗法取代辨证论治的原则;不能用对抗疗法取代调动疗法的原则;不能用“治病”为主的方法取代“治病人”为主的原则;不能将“治已病”为主的方法取代“治未病”为主的原则;不能用逻辑思维方法取代形象思维方法的原则;不能将疾病医学取代健康医学的原则;不能将物质科学取代生命科学的原则;不能将共性为主的方法取代个性差异的原则。

抓好临床是关键

一直以来,中医重视临床诊治、重实用,所以积累的实用经验如中药、针灸、按摩、刮痧等疗法都有确切的疗效。然而不乐观地讲,当下是一个重视学历、论文的时代,你的学历高、发表的论文多,你就有资格去评职称、去宣传自己,因此很多人把做临床抛到脑后,完全丧失了一名中医的医德。因此,学生不单要学习经典,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还要充分继承传统中医临床精华,在临床中领悟中医精髓,在临床中传承中医、创新中医。

让西医为我所用

与西医不同,中医有着自己的医学体系,是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科学。但一直以来,很多人用西医的观念与方法去“改造”中医,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修正”中医,违背了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这种将中医作为西医“附属品”的做法,若长期进行下去,很不利于中医的发展。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我们要合理运用西医检查技术,用它们来辅助中医进行诊治疾病。比如胃病,需要胃镜检查才能够诊断清晰,这其实可以归属于中医的“望诊”;再比如心脏不适,需要心电图检查辅助诊断,这又可以归于“切诊”。我们应该以西医为用,将现代医学技术纳入到中医四诊中,扩大四诊的范围。所以,对于西医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婚姻像一把伞

上一篇:

你或不了解的性美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