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药科技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8-12-10 19:04:31浏览:91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 平自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来,海内外对中医药科技的热议就未停歇过。然而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刘 平
 
nten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自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来,海内外对中医药科技的热议就未停歇过。然而中医药科技热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应冷静思考,直面隐藏的危机。

不能完全为了理论而做研究

由于全球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发病率的剧增,新发传染病的不断涌现,世界看到中医药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比如中国已经有几个中药复方进入或通过了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北京曾成功进行了中药汤剂对新型甲流治疗的对照研究,结果证明中药汤剂可显著缩短新型甲流的发热时间,并在国外非常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

屠呦呦获奖事件,让我们更多想到的是发展中医药研究到底为了什么。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是为了做科研、发表论文,还是为了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大家对这个问题可能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西方医学原来认为中医不科学,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现在西方医学界之所以能让屠呦呦获奖,是因为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提示整个医药的发展方向在变化,不能完全为了理论而研究,更应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药科技应以临床疗效为本

目前,我国科技界对中医的看法、评价一直存有争议,总是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来衡量和评判中医,这就在思维方法层面出了偏移和离位。中医学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是善于从事物外部的相互关系来推导内部的联系,并从相互关系的动态变化中探寻问题的关键点。与近现代西方文化不同,中医具有中国文化的思维方法和实践特征,预示着人类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西方国家已经看到在解决复杂问题上,中国文化的思维方法所具有的潜在优势。比如对SARS的治疗,中医不了解其致病机制就能运用中医的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而西医难以做到这一点。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进行了一批基于运用中医思维的临床实践,同时按照现代科学方法和医学要求开展了一些临床研究,并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较多文章,这对整个中医药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要冷静思考,要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用战略性的眼光推动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思维方法为魂,临床疗效为本,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基本的发展思路。

多学科联合攻关是必由之路

很多慢性病找不出因果关系,但能找出一些相互关系。中医注重相互关系,若能发现相互关系中的关键矛盾,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比如说研究肝病,肝癌的死亡率在中国所有的肿瘤中处于第二位,手术也好,介入也好,这些技术可以解决一部分患者的问题,但对于遏制复发、转移及显著提高生存期等还是做不到。中医药科技要发展,学科自身的自信非常重要,但必须同时有更多的学科来介入,因为仅靠中医队伍,其研究能力还是较为薄弱的。笔者认为,如果能够组织专家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进行大队列的长期随访研究,有可能发现降低肝癌发生率和提高其生存率的有效对策。

如何长期保存病人的医疗信息呢?当前在中医院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很多医院的基础建设没跟上,医生都在忙于诊疗病人,临床资料采集的严谨性及可信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数据做不到精准,再强大的分析发掘技术都是枉然,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不真实,结论的科学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因为当前我们的科研基础还相当薄弱,所以一定要多学科协同作战、联合攻关。(王姿英整理)

 

刘 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洛鲤伊鲂美味亦是良药

上一篇:

过度清洁也会患上妇科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