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别让“中西医并重”停留在纸面上

2018-12-10 19:04:48浏览:71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胡 刚方针政策落实不尽如人意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是由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胡 刚
 

方针政策落实不尽如人意

“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是由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历史、中医药的特点、现实国情决定的。然而,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医疗教学研究机构对于中医药工作的指示,特别是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到位。对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实际贡献、科学价值、推广意义认识模糊,认为中医药在当代只不过是补充医学、替代医学,导致发展中医药两头(政府和民众)热、中间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中西医并重”衰落为一个“听上去很美”的概念。

二是政策不配套。中医药与西医药在实践中并没有被摆到平等地位,存在以经济效益为指挥棒的短视行为,在宏观政策、经费投入、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激励、导向及扶持作用。

三是制度不落实。近年来国家层面有关中医药立法、规划、文件、讲话等频出组合拳,发展中医药的利好消息不可谓不多,但在制度的推进落实上差强人意,有些好的计划、措施仍停留在纸面上,有关政府部门的执行力、督查督办的力度严重不足。

制度须有“刚性”而非“面子工程”

1.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必须保持制度刚性。“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并重”不可等量齐观,前者主要是方法论,后者体现价值观。“中西医并重”不是拉拉扯扯做个盆景,美其名曰“重视”、“结合”、“并重”了,甚至也不是比例多一点或少一点,其根本是要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的严肃性。笔者建议对已经出台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对于落实不力的各级部门及有关单位进行追责。

2.从大卫生、大健康事业发展中落实“中西医并重”。现有的大部分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度及规定等是就中医药论中医药,没有比较,就很容易演化为“体内循环”,单方面看是“强化”了,总体上看却可能是“弱化”了。这些政策很少从建设健康中国方略中、从卫生事业大格局出发去谋划,看不出在布局、投入、政策上是否真的“并重”。建议卫生事业主管部门统筹中西医发展,要进行一体化谋划,要可量化、可比较、可考核。

3.振兴中医药要抓住教育这个根本。目前,在发展中医药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特别是业务主管部门存在比较严重的重中医医疗、轻中医教育倾向,条块分割、政策不能打通,落实医教协同存在壁垒。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全国性、地方性中医药工作会议必须要有中医药教育机构参加,出台政策要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要专门切块扶持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源头活水;三是评价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规律,不能只重“世界一流”、“国际标准”,忽视“中国特色”、“学科特点”,用统一、单一标准评价所有大学和学科貌似公平,实则不公。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便粘马桶 暴饮暴食是“元凶”

上一篇:

春日养生有“五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