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漫谈中医数字“七”

2018-12-10 19:10:46浏览:6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医与数字七渊源颇深,由七表脉七星针七日口噤可见一斑。《伤寒论》中柴胡剂调阳枢,四逆散调阴枢,而小柴胡汤用药气味,用的就
中医与数字“七”渊源颇深,由“七表脉”“七星针”“七日口噤”可见一斑。《伤寒论》中柴胡剂调阳枢,四逆散调阴枢,而小柴胡汤用药气味,用的就是相火的格局,七为火之成数。运气学说中,少阳主相火,相火这个概念的建立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字“七”常与女性所代表的阴性符号联系起来,以此来解释一系列与女性关系密切的民俗和传说。七为阳数,八为阴数。离为女,坎为男,此皆阴阳互换之道。《内经·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女子月事每月一潮,月亮每月圆满一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血上应太阴(即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候也。”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月亮盈亏周期十分接近,月满而潮,女性的月经也是地球生命系统节律运动的一个缩影,天人合一。《内经·八正神明论篇》亦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同时,我们常把七天作为一个轮回周期的结束,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内经·大奇论篇》曰:“其脉小沉涩为肠澼,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小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伤寒论》亦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轻尽故也。”临床上,病毒性腹泻、感冒通常一周自愈,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生理周期密切有关。《伤寒论》中论述道:“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留故也。”尽管临床上并非如此准确,医生在治疗时可以据此把握时期。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动态,中医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志活动如果过于持久、强烈或者失调,就会引起脏腑气机的紊乱。人有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有七冲门:“飞门”、 “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医有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与祖国医学的巧妙结合,既反映出数字的韵律之美,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数字背后的内在医理,体现了中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临床价值,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思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临床提示:老年男性小心乳腺增生

上一篇:

压力过大伤肝肾 消除压力补充4大营养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