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阳退阴生 寒露要护胃暖身

2018-12-10 19:15:20浏览:7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10月8日~9日交节。《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10月8日~9日交节。《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所以,寒露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在自然界中,表现为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寒露养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寒露饮食讲究“酸甘润”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甚至可能有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所以,寒露饮食可以“酸、甘、润”为主。中医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如黑芝麻、核桃、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银耳、百合、莲子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宜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以防伤人体阴精。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贴秋膘”不宜肥甘厚腻   寒露时节天气寒凉,人们更喜欢吃味厚油滑的食物。但过食肥甘厚味会造成胃肠系统的负担,而且营养也不易被人体吸收。反之,更能慢慢滋养五脏六腑。因此,建议人们多食一些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汤类、粥类和羹类能暖身护胃,帮助身体缓解秋燥。而喝粥的时间以早晨为宜,因为古人认为:“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隔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寒露防寒足部要保暖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的养生保健谚语。由于双脚离心脏远,因此血液供应较少,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而一旦脚部受凉,就很容易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寒露时节天气寒凉,容易引起咳嗽,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因此,寒露时节做好脚部保暖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不要赤脚露腿,以防“寒从足生”。   “秋冻”并非人人都适合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是指在秋季应慢慢添衣,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做好准备。但体质不好的老人、孩子等,如果在寒露时节,尤其早晨和晚上过度追求穿着单薄,恪守秋冻“戒律”的话,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因此,在寒露时节,不宜盲目秋冻,体质不好或者有慢性疾病人群还是要注意保暖防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所以,生活起居方面应该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另外,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皮肤湿疹 试试中药熏蒸

上一篇:

降脂食谱:竹笋鸡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