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腹腔镜可常规用于I期子宫内膜癌

2018-12-11 17:09:06浏览: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本期特约行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执行主编傅贤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妇产科刘海防等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I期子

  本期特约行家:《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执行主编  傅贤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妇产科刘海防等为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长期的预后,对1993年5月~2008年5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1例与同期经腹手术治疗的52例I期子宫内膜癌进行了研究。

  整个研究随访6个月~15年,结果83例中死亡4例,总生存率95.2%(79/83)。比较临床亚分期Ia、Ib、Ic期各组患者半数生存时间,分别是77、51及31个月。经腹手术组死亡3例,总生存率94.2%(49/52)。腹腔镜手术组死亡1例,总生存率为96.8%(30/31),两组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在Ia期患者半数生存时间方面,腹腔镜手术组与经腹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在病理G1组患者半数生存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明显长于经腹手术组。另外,在临床Ib、Ic期及G2、G3患者半数生存时间上,两组无显著差别。

  研究结论:鉴于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及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益,腹腔镜手术应该作为I期子宫内膜癌的常规治疗方法。

  摘自《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年第4期


  推荐理由:腹腔镜应用于恶性肿瘤手术一直存在争议。关键是肿瘤根治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远期生存效果。肿瘤局部复发率,穿刺孔肿瘤种植,腹膜腔转移,一、三、五年生存率等均是关键的疗效指标。从循证医学的高度,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及近、远期疗效均需经比较研究确定,尤其是前瞻性、多中心、大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2004年国外学者Magrina JF等报道45例I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5年复发率仅4.9%,生存率94.7%。2005年Tozzi R等报道第一个子宫内膜癌的RCT研究结果,63例施行腹腔镜手术,59例施行开腹手术,平均随访44个月,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2.6% vs 8.5%,总生存率分别为82.7% vs 86.5%,显示两组疗效相似。我们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1978~2009年4月的数据库,我国至今仅有7家医院10篇临床报道总共151例,尚无RCT报道。有临床对比研究4篇,其中1篇为明显造假的文章(2006年6月才开展腹腔镜手术,2008年6月刊登,竟然能报道5年复发率,5年生存率);1篇无随访资料(只是围术期比较);1篇一般资料缺乏2组可比性分析,随访仅1~21个月,尚无中长期随访结果;余下的1篇2组随访时间长短不可比,生存率分析缺乏具体统计方法,因此结论尚存疑。

  而上述刘海防的文章在一般资料中,首先对可能影响比较因素的一般资料,包括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进行了2组可比性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前提。然后对2组总生存率,不同临床亚期、病理分级的患者半数生存时间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Kaplan-Meier分析,log rank 检验,从而得出可信的结论。推荐此文的缘由一是经过检索,国内尚无经严格设计和统计学分析、具有中长期随访结果、且结论可信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对比研究。二是希望在RCT研究一时难以实施的情况下,为如何进行质量较高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借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减少无谓手术

上一篇:

化疗后 警惕卵巢功能衰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