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肿瘤

2018-12-12 09:18:51浏览:8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辽宁本溪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李留树   东北地区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高发地区,能够早期确诊进行手术的病人不足1/3,局部复发和远
辽宁本溪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李留树 
 
  东北地区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高发地区,能够早期确诊进行手术的病人不足1/3,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支持治疗下一般生存期为4~5个月。但国外研究显示,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使晚期转移性结肠癌、直肠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20个月。分子靶向治疗技术是有针对性地治疗晚期癌症的国际领先技术。

  由于化疗药物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分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害了人体的正常机能和免疫力,甚至给肿瘤的复发、转移创造了条件。而且,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也限制了疗效的提高。分子靶向治疗是以癌细胞的特异性分子变化为靶点,用高效药物阻断促进肿瘤生长增殖的某些重要环节,使肿瘤细胞凋亡而不损伤正常组织。近几年来,国际上已有七八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问世,并在临床上取得显著效果,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期都令人鼓舞。

  引起每种肿瘤生长的因素不同,因此,分子靶向治疗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靶目标。以结肠癌、直肠癌为例,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比正常人高几十倍甚至100倍,它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靶点治疗,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肿瘤的发生又是多基因、多环节参与的结果,如果进行多靶点的抑制,就有可能发挥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目前,国外针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单克隆抗体,一类是通过抑制下游蛋白的磷酸化来阻断信号传导。同时,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治疗可分为血管靶向(针对肿瘤已有血管)和抗血管新生两种。

  据此,我们进行了联合用药的大胆尝试。我们建立起了系统、能够分辨出各种肿瘤分子治疗靶标的肿瘤基因及分子分型检测方法,再选择出适合不同病人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自2004年以来,我们联合使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贝筏单克隆抗体等不同作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并已有肝、肺转移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31名,均收到完全缓解的效果。至今病人最长无病生存已达37个月,平均无病生存16个月。每位病人均辨证使用中药以增效减毒,提高免疫力。

  国际最新研究证实,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表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和异常激活有关。阻断其通路,即可抑制肿瘤细胞在化疗和放疗后的损伤修复能力及肿瘤内部新生血管的生成,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也就是说,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不仅对结肠癌和直肠癌有效,对许多有同样病理的癌症也有效。    (刘燕玲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干燥综合征 不可治愈但可控制

上一篇:

肿瘤病人如何过化疗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