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煮粥的技巧——选料 水量 火候是关键

2018-12-05 12:50:27浏览:1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古往今来,粥一直是百姓的“当家饭”,可谓“食不可一日无粥”。同时,粥也为养生保健专家、医学家所推崇,许多古典的“粥论

  古往今来,粥一直是百姓的“当家饭”,可谓“食不可一日无粥”。同时,粥也为养生保健专家、医学家所推崇,许多古典的“粥论”、“粥方”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粥的原料、做法不断推陈出新。北方遍布的宏状元粥店、南方的食粥当顿连锁店,就是最好的见证。粥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国主食”。

  尽管如此,关于煮粥的技巧、喝粥的讲究并非人人皆知。这一期的“特别策划”,我们邀请专家告诉您怎样煮粥和喝粥。


  煮粥、熬粥、做粥,各地叫法不同,都是指粥的制作。煮米为粥,简单易行。但煮得好,也非易事。煮粥也大有学问。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的这段话,讲出了煮粥的三个要点:选料、水量和火候。

  选料  最好用新米

  民间的“粥美尝新米”之说,很有道理。新米胶质大,性黏,煮出来的粥液汁如乳,水米交融,甘香快胃。陈年旧米煮出的粥,则缺失胶油,水米不易交融,口感发涩。淘净的新米,最好用水泡过,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煮出的粥又软又稠。绿豆、小豆、糯米、薏米、玉米等不易煮熟的原料,浸泡时间还要长一些。

  花样繁多的粥品,除了米,还有很多原料,都需精挑细选。比如鱼片粥或鱼肠粥,宜选用鲩鱼;鱼嘴粥或鱼云粥,则应选用鳙鱼。

  水量  一次落足

  清代曹栋庭的《养生随笔》强调,煮粥中途“勿以水少而添,方得正味”。这就是说,煮粥用水,应一次落足。煮出的粥要浓稠适宜,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水量,依据个人喜好和粥的品种,一次将水落足。全粥、稠粥和稀粥,用水比例大不相同。

  全粥:大米1杯+水8杯

  稠粥:大米1杯+水10杯

  稀粥:大米1杯+水13杯

  另外,煮粥时,宜将米粒与冷水一起放入锅中,让米粒充分吸收水分,煮出来的粥香软。否则,米粒较硬,粥也不稠。

  火候  先大火后小火

  苏东坡创制“东坡肉”后,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火候足时它始美。”这也完全适用于煮粥。煮粥,初煮用大火,沸后改成小火,一直煮至水米交融,柔腻如一。煮粥时最应该注意的是,防止粥油溢出锅外。粥油,也称米油、粥汁,是粥反复煮沸而浮在粥上面的浓稠液体,营养最为丰富,是粥的精华。因此有“小粥喝出大营养,粥油保健赛人参”的说法。

  除掌握好煮粥的火候外,还要注意原料加入的顺序,慢熟的原料先放,易熟的原料后放,把所有原料煮熟煮透。比如,米和药材要先煮;蔬菜、水果最后下锅;海鲜类先氽烫;肉类浆拌淀粉后入锅,粥品清爽而不混浊;香菜、葱花、姜末等调味品,起锅前撒入即可。

  “煮粥没有巧,三十六下搅”。这就是说在旺火煮沸时,要用手勺不断搅拌,将米粒间的热气释放出来,避免米粒粘锅;在小火慢煮时,需减少翻搅,防止将米粒搅散,致使整锅粥过于浓稠。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食柿进补 价廉效佳

上一篇:

白萝卜要连皮带叶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