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甘蓝夜蛾虫

2018-11-21 21:28:18浏览:8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欧洲、印度、朝鲜、中国等国家。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欧洲、印度、朝鲜、中国等国家。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均有发生。常成点片发生,可造成减产10%—50%。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啃食叶片,残留表皮。稍大渐分散,被食叶片呈小孔、缺刻状(图18—40)大龄幼虫可钻入叶球为害,并排泄大量虫粪,使叶球内因污染引起腐烂。

【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褐色。前翅中部近前线有一个明显的灰黑色环状纹,一个灰白色肾状纹,外缘有7个黑点,前缘近端部有等距离的自点3个;后翅外缘有l个小黑斑。

卵半球形,表面具放射状的纵脊和横格。初产时黄白色,孵化前变紫黑色。

幼虫头部黄褐色,胸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淡灰褐色,前胸背板梯形,各节背面具黑色倒“八”字纹。蛹赤褐色至棕褐色,臀棘较长,末端着生2根长刺,刺的末端膨大呈球形。

【发生规律】

在呼和浩特地区每年发生2代,华北地区每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成虫。每年以第1代幼虫和第3代幼虫为害较重,是发生为害盛期。第1代幼虫6月上旬至7月上旬出现,第3代幼虫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现。在辽宁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山东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害重。成虫对糖醋味有趋性。卵多产在生长茂密的植株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为害后分散,4龄后昼伏夜出,食物缺乏时有成群迁移习性。幼虫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甘蓝夜蛾的发生往往出现间歇性暴发和局部暴发。

【防治方法】

有条件可以用防虫网进行栽培。生长期间结合管理,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为害叶片,集中处理。栽培结束后及时进几秋耕、冬耕可杀死部分越冬蛹。

糖醋液诱杀。可采用糖:醋:水为6:3:l的比例,再加入少量的敌百虫。

低龄幼虫抗药力差,可于3龄以前,选用下列杀虫剂或配方进行防治: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3000倍液+4.5%高效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丁烯氟虫腈乳油2000—3000倍液;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00—4000倍液;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00—3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000—4000倍液;5.1%甲维·虫酰肼乳油3000—4000倍液;25%灭幼脲胶悬剂2000—3000倍液;100g/L三氟甲吡醚乳油3000—4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2000倍液;10000PIB/mg菜青虫颗粒体病毒·16000IU/mg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喷雾,视虫情间隔10—15天喷1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甘蓝褐斑病

上一篇:

甘蓝芸薹生链格孢黑霉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