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麦二叉蚜

2018-11-28 10:40:56浏览:43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麦二叉蚜【学 名】: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同翅目,蚜科。分布全国各地。【寄 主】: 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狗

麦二叉蚜

 

 

学    名】: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同翅目,蚜科。分布全国各地。

寄    主】: 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

为害特点】: 麦二叉蚜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体长2.0mm,卵圆形,淡绿色,背中线深绿色,腹管浅绿色,顶端黑色。中胸腹岔具短柄。额瘤较中额瘤高。触角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喙超过中足基节,端节粗短,长为基宽的1,6倍。腹管长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长为基宽的1.5倍,有长毛5—6根。有翅孤雌蚜 体长1.8mm,长卵形。活时绿色,背中线深绿色。头、胸黑色,腹部色浅。触角黑色共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触角第3节具4—10个小圆形次生感觉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脉二叉状。

生活习性】: 麦二叉蚜生活习性与长管蚜相似,年生20一30代,具体代数因地而异。冬春麦混种区和早播冬麦田种群消长动态:秋苗出土后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11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繁殖扩展,4月中旬有些迁入到春麦上,5月上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期,并可引起黄矮病流行。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7℃以下存活率低,22℃胎生繁殖快,30℃生长发育最快,42℃迅速死亡。该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常在15—20天,百株蚜量可达万头以上。

防治方法】:(1)预测预报。当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200一250头或滔浆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即应进行防治。(2)农业防治法 ①选用抗虫品种。如:“鲁麦23”。⑧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尽量减少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这样可减少受害。⑧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④合理施肥浇水。(3)生物防治 减少或改进施药方法,避免杀伤麦田天敌。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天敌,据测定七星瓢虫成虫,日食蚜100头以上,生产上利用麦蚜复合天敌当量系统,能统一多种天敌的标准食蚜单位和计算法,准确测定复合天敌发生时综合控蚜能力,是采用其它措施依据。测定天敌控蚜指标,把该指标与化防指标、当量系统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天敌作用提供保证。必要时可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天敌;使其有效地控制蚜虫。当天敌不能控制麦蚜时再选用0,2%苦参碱(克蚜素)水剂400倍液或杀蚜霉素(孢子含量200万个/ml)250倍液、50%辟蚜雾或40%氧乐果2000倍液,杀蚜效果90%左右,且能保护天敌。(4)上述措施不能奏效的地区或田块可采用以下综防措施。①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主要是苗期治蚜,用0.3%的75%3911乳油,加种子量7%左右的清水,喷洒在麦种上,边喷边搅拌。也可用50%灭蚜松乳油150ml,对水5kg,喷洒在50kg麦种上,堆闷6—12小时后播种。⑧用3%呋喃丹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5%3911颗粒剂,每667m21.5kg盖种,持效期可达1—1.5个月。②在非黄矮病流行期,重点防治穗期麦蚜,必要时田间喷洒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500—4000倍液、18%高渗氧乐果乳油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或90%快灵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也可选用40%辉丰1号乳油,每667m2 30mL,对水40kg,防效99%,优于40%氧化乐果。④干旱地区每667m2可用40%乐果乳油50ml,对水1—2kg,拌细砂土15kg,或用80%敌敌畏乳油75ml,拌土25kg,于小麦穗期清晨或傍晚撤施。为了保护天敌,尽量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抗蚜威等农药。⑤麦蚜、白粉病混发时,喷洒11%氧乐·酮乳油100ml,对水50kg,防治麦蚜效果与氧乐果相同,防治白粉病效果与三唑酮相当。⑧试用20%敌敌畏重烟剂9—10.5kg/hm2,放烟0.5小时后,烟云逐渐沉降到作物上,防效80%左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叶夜蛾(甜菜夜蛾)

上一篇:

玉米蛀茎夜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