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麦蚜

2018-11-28 10:42:15浏览:73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麦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其种类主要包括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am)、禾谷缢管蚜(R


麦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其种类主要包括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am)、禾谷缢管蚜(Rhopalosphumpadi)3种均属同翅目,蚜科。

【为害特点】

麦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同时,分泌的蜜露还可诱发煤污病的发生。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

【形态特征】麦长管蚜: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头部略显灰色,腹侧具灰绿色斑。有翅孤雌蚜体椭圆形,绿色;触角黑色。腹管长圆筒形,黑色,尾片长圆锥状。

麦二叉蚜: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淡绿色,背中线深绿色,腹管浅绿色,顶端黑色,中胸腹部具短柄,触角6节,尾片长圆锥形。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体绿色,背中线深绿色,头、胸黑色,腹部色浅,触角黑色共6节,前翅中脉二叉状。

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体宽卵形,体表绿色至橙红色,常被薄粉;头部光滑,胸腹部背面有清楚网纹;腹管黑色,长圆角形,端部略凹缢,有瓦纹,触角6节。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头胸黑色,腹部绿色至深绿色,触角黑色6节,短于体长。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0一30代,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麦株根际或四周土块缝隙中越冬。该虫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属不完全周期型,即全年进行孤雌生殖不产生性蚜世代,夏季高温季节在山区或高海拔的阴凉地区麦类自生苗或禾本科杂草上生活。在麦田春、秋两季出现两个高峰,夏天和冬季蚜量少。秋季冬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的繁殖,出现小高峰,为害不重。11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开始越冬。春季返青后,气温高于6℃开始繁殖,低于15℃繁殖率不高,气温高于16℃,麦苗抽穗时转移至穗部,虫口数量迅速上升,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高峰,气温高于22℃,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到阴凉地带越夏。5月中旬,小麦抽穗扬花,麦蚜繁殖极为迅速,至乳熟期达到高峰,对小麦为害最严重。麦长管蚜喜光照,较耐潮湿,特嗜穗部,主要分布在寄主上部叶片,是黄矮病的主要传病媒介昆虫,9月上旬均温14一16℃进入发生盛期,9月底出现性蚜,10月中旬开始产卵,11月中旬均温4℃进入产卵盛期,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进入越冬卵孵化盛期,历时1个月,4月中旬开始迁移,6月中旬又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冷凉地区越夏。

【防治方法】

适时集中播种。冬小麦适当晚播,春小麦要适时早播。合理施肥浇水。主要抓好苗期蚜虫防治和蚜虫发生初期的防治。防治苗期蚜虫,压低田间蚜虫基数,并兼治其他地下害虫,可以用下列杀虫剂进行种子处理:

50%辛硫磷乳油100ml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一400g/100kg种子;40%毒死蜱乳油40一60ml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一400g/100kg种子;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一400g/100kg种子;40%乙酞甲胺磷乳油10oml/150一250kg种子;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剂以种子重量0.8%的药剂拌种,还可兼治其他地下害虫。小麦苗期,田间蚜虫发生初期,华北地区可于4月上中旬,发现中心株时,及时施药防治,应选用内吸性较好、持效期较长的杀虫剂品种,一次施药较长时间控制田间麦蚜不能大量发生,可用下列杀虫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一40g/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一30g/亩+48%毒死蜱乳油15一25ml/亩;10%烯啶虫胺水剂10一2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一15ml/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一30g/亩;20%丁硫克百威乳油60一80ml/亩;25%柴油·吡虫啉乳油40一60ml/亩;10%吡虫啉·灭多威乳油60一80ml/亩;15%阿维菌素·毒死蜱乳油20一30ml/亩;3.15%阿维菌素·吡虫啉乳油25一40ml/亩;48%毒死蜱乳油10一20ml/亩;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一20g/亩;30%抗蚜威·敌敌畏乳油30一50ml/亩;24%抗蚜威·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3一20g/亩,对水40一50kg匀喷雾,间隔7一10天,视虫情连喷1一3次。

防治穗期麦蚜,在扬花灌浆初期,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应及时进行田间喷药,可用速效性与持效期长的药剂配合施用,如发生严重时,间隔7一10天,再喷1次,可用下列杀虫剂:25%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6一20g/亩;3%啶虫脒乳油40一50ml/亩;45%马拉硫磷乳油55一110ml/亩;40%柴油·乐果乳油90一120ml/亩;40%氧乐果乳油50一75ml/亩;25%氯氰菊酯·辛硫磷乳油30一40ml/亩;23%溴氰菊酯·氧乐果乳油70一100ml/亩;20%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乳油40一60ml/亩;20%高效氯氰菊酯·马乳油30一50ml/亩;12%甲氰菊酯·吡虫啉乳油40一60ml/亩;25%氰戊菊酯·辛硫乳油30一40ml/亩;10%氟氯氰菊酯·唑磷乳油30一50ml/亩;20%氰戊菊酯·敌敌畏乳油30-40ml/亩;2%氰戊菊酯·吡虫啉乳油30一50ml/亩;20%氰戊菊酯·氧乐果乳油60一80ml/亩;20%氰戊菊酯·杀螟松乳油30一40ml/亩;10%三唑磷·氟氯氰乳油25一50ml/亩;20%啶虫脒·辛硫磷乳油25一35ml/亩;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20一50ml/亩;20%吡虫啉·仲丁威乳油60一80ml/亩;10%吡虫啉·灭多威乳油60一80ml/亩;7.5%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悬浮剂30一35ml/亩,对水40一50kg,均匀喷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钻心虫 冬季巧防治

上一篇:

如何防治玉米粘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