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麦秆蝇

2018-11-28 10:42:29浏览:5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麦秆蝇(Meromyzasaltatrix)属双翅目,秆蝇科。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特点


麦秆蝇(Meromyzasaltatrix)属双翅目,秆蝇科。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

【为害特点】

以幼虫钻入小麦等寄主茎内蛀食为害,初孵幼虫从叶鞘或茎节间钻入麦茎,或在幼嫩心叶及穗节基部1/5—1/4处呈螺旋状向下蛀食,形成枯心、白穗、烂穗,不能结实。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3.5mm,雌虫3.7—4.5mm,体为浅黄绿色,复眼黑色,有青绿色光泽;单眼区褐斑较大,边缘越出单眼之外;胸部背面具3条黑色或深褐色纵纹,中间—条纵纹前宽后窄,直连后缘棱状部的末端,两侧的纵纹仅为中纵纹的—半或—多半,末端具分叉;触角黄色,小腮须黑色,基部黄色;足黄绿色;后足腿节膨大。卵长lmm,纺锤形,白色,表面具纵纹10条。末龄幼虫体黄绿色或淡黄绿色,头端有—黑色口钩,呈蛆形。蛹属围蛹,蛹壳透明,体色初期淡、后期黄绿。

【发生规律】

内蒙古等春麦区—年发生2代,冬麦区—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根茎部或土缝中或杂草上越冬。春麦区翌年5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5月底、6月初进入发生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6月下旬是幼虫为害盛期,为害20天左右。第—代幼虫于7月中下旬麦收前大部分羽化并离开麦田,把卵产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麦秆蝇在内蒙古仅—代幼虫为害小麦,成虫羽化后把卵产在叶而基部。冬寿区1、2代幼虫于4、5月为害小麦,3代转移到自生麦苗上,第4代转移到秋苗上为害。河南—年有两个为害高峰期。幼虫老熟后在为害处或野生寄主上越冬。该虫产卵和幼虫孵化需较高湿度,小麦茎秆柔软、叶片较宽或毛少的品种,产卵率高,为害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虫品种是防治麦秆蝇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各地应加强对当地品种的鉴定并引进、培育适应当地的抗虫良种。春麦适当早播,冬麦适当晚播以避开成虫产卵为害、加强栽培管理,因地制宜、深翻土地、增施肥料、适时早播、适当浅播、合理密植及时灌排、精耕细作,都对麦秆蝇繁殖为害不利。精细收获,铲除杂草,可减少其越夏场所。

掌握越冬代成虫发生情况,是药剂防治的关键。可用下列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40%乙酞甲胺磷乳油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1000倍液喷雾,隔6—7天后喷第2次药。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75kg,把卵控制在孵化之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玉米粘虫的症状特点及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