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谷斑皮囊

2018-11-28 10:42:39浏览:38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学名】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鞘翅目,皮蠢科。异名T.khapraArrow。分布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现已传播到60家
   谷斑皮囊    【学名】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鞘翅目,皮蠢科。异名T.khapraArrow。分布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现已传播到60家多个国。

   【寄主杂食性】小麦、大麦、燕麦、黑麦、高粱、玉米、稻谷、花生、干果、坚果等。

  【为害特点】以幼虫为害。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3.2mm,椭圆形。头、前胸背板暗褐色或黑色;鞘翅红褐色,具浅色毛形成的花斑,不清晰,触角11节;雄虫触角棒3—5节,雌3—4节,触角窝后缘隆线退化。卵长0.7mm,长筒形略弯。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尖,着生很多刺突。末龄幼虫体长4—6.7mm,纺锤形,背面乳白色至红褐色,背板侧区上着生箭刚毛,尤其在腹末几节的背板两侧很集中,形成很密的褐色毛簇。该虫与黑斑皮蠢近似,但黑斑皮蠢的触角棒5—7节,雄虫触角窝后缘隆线几乎无任何部分消失,幼虫体黑色。第8腹节背板有前脊沟。谷斑皮责第8腹节背板无完整的前脊沟或完全消失。

生活习性
     幼虫喜钻入物品的缝隙内,温度不适或缺乏食物即进入滞育状态,滞育期长达13个月。发育适温32—36℃,最低10℃,最高40—45℃。幼虫耐热,耐低温能力强。一5.5℃,多数幼虫能存活90天。连续4个月以上,均温高于20℃,相对湿度50%以下地区,对其生育有利。该虫生活隐蔽。

防治方法】该虫幼虫态较多见,检查仓库内墙壁、地面缝隙、农产品中、花生仁、花生饼、棉籽饼及包装用的麻袋等处有无幼虫及其蜕皮,若发现有虫,要尽快进行熏蒸处理。具体方法参见蚕豆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双斑莹叶甲防治防治方法

上一篇:

玉米空秆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