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地下杀手——金针虫防治措施

2018-11-28 10:43:56浏览:70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金针虫是一,是叩头虫的幼虫。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虫能咬
 
    金针虫是一,是叩头虫的幼虫。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取食有机质,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小麦地下杀手--金针虫防治措施
    近些年,由于禁用“六六六”,减少深耕作业,麦田金针虫在许多地方的为害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耕作粗放,秸秆还田腐熟不好的地块。
    【小麦金针虫形态特征】
    金针虫体形细长略扁,体壁较硬,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很容易和白白嫩嫩的蛴螬和颜色深绿的地老虎等害虫相区分,成虫是叩头虫,和金龟子(蛴螬的成虫)同属鞘翅目,但它的个体窄长。金针虫幼虫咬食小麦的种子、根和幼苗,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小麦抽穗以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根节维管组织,导致被害株死亡。成虫喜啃食小麦苗的叶片边缘或叶片中部叶肉,残留叶表皮和纤维状叶脉,呈不规则残缺破损。
    【小麦金针虫生活习性】
    金针虫每3年完成1代,一年中,秋后苗期及早春返青期是两个为害高峰,而以早春为害严重。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小麦金针虫防治方法】
    防治金针虫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深翻和精细整地,特别是麦收后及时翻耕可以杀死部分害虫,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轮作倒茬或水旱轮作。利用金针虫成虫趋光性,于成虫发生期在田间地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
    化学药剂防治可采用药剂拌种、撒毒土和生长季节的灌根等方式。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48%毒死蜱(乐斯本),按药剂-水-种子1∶40∶400的比例;土壤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2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200~250克,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拌细土25公斤播前撒施耘地或顺垄条施;冬前和小麦返青期发现金针虫为害造成死苗时,要及早进行灌根。可用40%辛硫磷100~150毫升兑水50~75公斤配制药液。
    以上信息来自山村网的小编整理,更多的问题,欢迎登陆我们的网站,在百度上搜山村网,点击进入,可以将问题留言,我们会有专人为您解答问题。山村网,致力于打造中国农业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耕葵粉蚧的防治方法

上一篇:

玉米钻心虫防治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