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防治小麦吸浆虫 五大要点要记牢

2018-11-28 10:44:41浏览:6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小麦吸浆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形成秕粒、空壳,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60%~70%,甚至绝收,是一
   小麦吸浆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形成秕粒、空壳,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60%~70%,甚至绝收,是一种毁灭性害虫。虽然广大农民对防治吸浆虫比较重视,但有部分农户仍掉以轻心,严重影响防治效果。希望大家要注意五件事:
小麦吸浆虫
   一、抓好两个防治关键期
  小麦吸浆虫的每个生长发育阶段,永远与小麦的生长发育相一致,即小麦孕穗期,吸浆虫出土化蛹,小麦抽穗期吸浆虫羽化,小麦灌浆初期幼虫孵化。防治吸浆虫要坚持虫蛹期防治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策略,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两个环节,才能提高防治效果,使吸浆虫对小麦不造成危害。
  个别农户虫蛹期不撒毒土防治,单靠成虫期喷药防治,势必造成成虫期羽化的虫子数量多,增加防治难度。如能在虫蛹期及时撒毒土防治,就抓住了消灭吸浆虫的最佳时机,为以后成虫期防治减少了虫源。因此,虫蛹期防治是非常关键、必不可少的。
  二、行动要迅速,严防拖拉贻误战机
  小麦吸浆虫防治关键期短,虫蛹期1周左右,成虫期3天左右,这两个环节也是吸浆虫生存最薄弱的环节,是防治的最佳时机。植保部门一旦发出虫情预测预报,就要快速行动,严防拖拉,错过最佳防治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用药要对路,严防盲目用药
  当前撒毒土防治吸浆虫虫蛹的农药品种缺乏,致使农民朋友难以选择,加重了乱用药的现象,造成防治效果不佳。据试验,当前防治虫蛹期的药剂,以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和5%毒死蜱颗粒剂为好。
  成虫期防治以5%高效氯氰菊酯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与敌敌畏、吡虫啉,以及杀菌剂、叶面肥混合,达到“一喷三防”,既防吸浆虫、蚜虫,兼治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又防早衰。
  撒毒土时不要带露水撒施,避免药剂粘在叶子上造成药害,要将撒在叶子上的毒土弹落在地面,撒毒土后要及时浇水,以充分发挥药效。
  四、喷药用水要适量,严防用水太少影响药效发挥
  喷药防治吸浆虫,麦株稠密,成虫多活动在麦丛中,因此喷药一定要喷匀打透。有的农户每亩只用一喷雾器药液,惜水惜药,无法喷匀打透,严重影响药效的发挥。使用常规喷雾器每亩用水量宜在30~45公斤。
  五、喷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
  有的农户防治吸浆虫,认为喷了药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检查防治效果。要在喷药后的第二天检查防治效果,如拨开麦垅一眼可见1~2头成虫时,说明防治效果不佳,需要立即进行补喷。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农药第一网APP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玉米地中的蝗虫

上一篇:

玉米地天牛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