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防治小麦的金针虫

2018-11-28 10:46:27浏览:2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生活习性。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金针虫每3年完成一代
一、生活习性。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金针虫每3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不同龄期幼虫越冬,土壤平均温度在10~15℃时活动最为昌盛,此时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机,土壤温度上升到20℃时,则向下移动,不再为害,冬季潜伏于深层土壤之中越冬。越冬幼虫早春即上升活动为害,10cm土温在7~12℃时是金针虫幼虫为害盛期,超过17℃停止为害。细胸锥尾金针虫适宜在较低温度下生活,越冬潜伏土层浅,早春回升为害早,秋后也较耐低温,入蛰期迟。因此,一年内为害期长。对小麦一年两度为害,而以早春为害严重。二、为害症状及特点。幼虫可咬断刚出土的小麦幼苗,也可进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小麦抽穗后金针虫幼虫还能钻到小麦根部节间内,蛀食跟节维管组织,导致被害株干枯死亡。成虫喜吮吸折断小麦茎秆中流出的汁液。三、为害作物。小麦、玉米。今天就来看看这篇如何防治小麦的金针虫吧。

如何防治小麦的金针虫
  发病规律:
  金针虫一般多分布在水地或湿度大的低洼粘土水地,约3年完成1代。成虫活动能力强,对刚腐烂的禾本科草类有趋性。7月份为成虫产卵盛期,卵多产于地表内。经8~21天,卵发育成幼虫。幼虫喜潮湿及微偏酸性的土壤,危害盛期的最适土温较沟金针虫低,约为7~13℃。当土温升至17℃时即逐渐停止危害。
  解决方法:
  5% 辛硫·甲拌磷 颗粒剂 (中等毒)使用2500-3000克/亩 播种时沟施在播种时施药,施药时先平整好地面,开好播种沟,把药措施在种子沟内,然后覆土,再播种。本药剂是复配的有机磷类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二者互补,其颗粒剂使用方便,对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最多使用次数为1次。
  2% 高效氯氰菊酯 颗粒剂 (低毒)使用2.5-3.5千克/亩 毒土法本品应于作物播种时采用沟施或穴施,然后覆土 。本品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昆虫体内钠通道相互作用,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害虫死亡。具有胃毒和触杀双重作用,生物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对危害沟金针菇有优良防治作用。每季作物使用次数为1次。
  5% 二嗪磷 颗粒剂 (低毒)使用600-800克/亩 撒施在播种时撒施,每季最多使用一次。本品为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对沟金针虫有较好的防效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小麦的斑须蝽

上一篇:

玉米铁甲虫防治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