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黏虫发生早,麦田及时防治很关键

2018-11-28 10:47:05浏览:39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受近年夏季黏虫在华北、东北持续重发,南方越冬虫源基数大等因素影响,黏虫将会迁入早、落卵量高。近期苏南、沿江、沿海大部
   受近年夏季黏虫在华北、东北持续重发,南方越冬虫源基数大等因素影响,黏虫将会迁入早、落卵量高。近期苏南、沿江、沿海大部分地区黏虫落卵量已经超过中等发生的去年同期,预计4月上旬这些地区黏虫将进入低龄幼虫盛期,对小麦安全生长构成一定的威胁。生产上应把握黏虫低龄幼虫期,针对达标田块及时组织防冶。黏虫发生早,麦田及时防治很关键。
黏虫发生早,麦田及时防治很关键
   发生特点
  一是发生早
  据各测报点调查,今年张家港3月3日见蛾,通州区3月8日最早草把查见卵块,均比去年提前3天左右,比常年早12~13天。东台高空探照灯下诱测,3月下旬灯下虫量激增,3月29日虫量高达1,706头,其中雌蛾占21.5%,峰期比常年偏早。
  解剖3月24~30日期间迁入雌虫卵巢,3级占26.25%,4级占52.8%,5级占21.25%。近日仍有成虫持续迁入,根据卵巢解剖结果,结合近期气温,预计4月4日前后进入初孵幼虫发生始盛期。
  二是卵量高
  截至3月27日,大部分地区百把累计诱卵量20~100块,沿江部分地区百把卵量超过300块,泰兴320块,姜堰340块,已超过大发生指标。
  三是发生范围广
  截至3月27日,苏南、东部沿江、沿海及里下河地区普遍查见成虫及卵,查见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我省小麦大面积处于拔节期,长势嫩绿,适宜黏虫的取食危害,天气条件也无不利影响,预计黏虫在沿江、沿海局部地区有偏重以上发生的趋势,低龄幼虫盛期在4月上旬。
  防治措施
  黏虫是一种繁殖速度快、食性杂、暴食性强的害虫,一旦重发,势必造成危害。要把握幼虫3龄前的防治关键时期,对每亩虫口密度达6,000头的田块适时组织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菊酯类农药或敌百虫、乙酰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或除虫脲等喷雾防治。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夏天如何防治玉米地蜗牛

上一篇:

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工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