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防治小麦的麦叶蜂

2018-11-28 10:49:05浏览:72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一、生活习性。(一)成虫。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在麦田内交尾产卵。成虫用锯状产卵器沿叶背主脉处锯1裂缝,将卵产在主脉旁边的
一、生活习性。(一)成虫。3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在麦田内交尾产卵。成虫用锯状产卵器沿叶背主脉处锯1裂缝,将卵产在主脉旁边的组织内,边锯边产卵,成串排列。成虫寿命3~7天,卵期10天。(二)幼虫。幼虫共5龄,1~2龄白天为害叶片,3龄后白天隐蔽在麦株下部或土块下,夜晚出来为害,进入4龄后,食量剧增,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喜湿冷环境。10月中旬老熟幼虫再蜕1次皮化蛹越冬。

    二、为害症状及特点。幼虫蚕食小麦大麦叶片,严重为害时将麦叶吃光仅留主脉,是麦粒灌浆不饱满,产量降低。

    三、为害作物。大麦、小麦。今天就来看看这篇如何防治小麦的麦叶蜂吧。

如何防治小麦的麦叶蜂
  发病规律:
  一、世代。每年发生1代。二、越冬。以蛹在土中20mm深处越冬。三、气候因素。冬季气温高,土壤水分充足,翌春湿度大温度低,3月雨小,有利于该虫发生。四、发生区域。长江以北麦区。
  解决方法: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 水乳剂 (中等毒)使用40-50毫升/亩 喷雾本品为非内吸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杀虫谱广,作用迅速等特性。不得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建议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使用。
  5% 甲维·高氯氟 水乳剂 (中等毒)使用8-12克/亩 喷雾本品应于害虫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使用,喷雾时要均匀。使用时根据需要量现配,对水后应搅拌均匀。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本品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高效氰氟氰菊酯复配制剂,作用方式为触杀和胃毒作用。安全间隔期为7天,每季作物最多可以使用本品3次。本品不宜与碱性物质混用。建议和其它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对甲氨基阿维菌素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不宜使用本品。
  10亿PIB/毫升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悬浮剂 (低毒)使用50-75毫升/亩 喷雾.施药时选择傍晚或阴天,避免阳光直射,遇雨补喷。可与其他生物农药混用或轮换,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采收前7天停止施药。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玉米象防治方法

上一篇:

玉米粘虫药剂咋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