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烂秧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2018-11-28 11:29:45浏览:29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稻烂秧病是由于低温缺氧易引致发病,寒流、低温阴雨、秧田水深、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烂种多由贮藏期受潮、浸种不透、

    水稻烂秧病是由于低温缺氧易引致发病,寒流、低温阴雨、秧田水深、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烂种多由贮藏期受潮、浸种不透、换水不勤、催芽温度过高或长时间过低所致。烂芽多因秧田水深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引发。青、黄苗枯一般是由于在3叶左右缺水而造成的,如遇低温袭击,或冷后暴晴则加快秧苗死亡。



    发病症状


    烂种指播种后种子腐烂不发芽。


    烂芽指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分生理性烂芽和侵染性烂芽。


    生理性烂芽常见有:


    1.淤籽。播种过深,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


    2.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


    3.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


    4.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


    5.钓鱼钩。根、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鱼钩状;


    6.黑根。根芽受到毒害,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


    侵染性烂芽又分为绵腐型烂芽和立枯型烂芽。绵腐型烂芽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发病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外产生白色胶状物,逐渐长出绵毛状菌丝体,后变为土褐或绿褐色,幼芽黄褐枯死,俗称“水杨梅”。立枯型烂芽开始零星发生,后成簇、成片死亡,初在根芽基部有水浸状淡褐斑,随后长出绵毛状白色菌丝,也有的长出白色或淡粉红霉状物,幼芽基部缢缩,易拔断,幼根变褐腐烂。


    死苗指第1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青枯型: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筒卷,幼苗污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


    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烂秧的关键是抓育苗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抗病力,必要时辅以药剂防治。


    1.防烂种。浸种前稻种要晒得燥、选得净,浸种时要浸得透、消毒严。


    2.防烂芽。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力较高、未施用除草剂的田块。


    3、防绵腐病。可用70%敌克松500倍液浇灌。


    4.防立枯病。该病一般在温度较高且秧苗缺水时发生,可通过换清水1~2天后排干的方法进行补救。也可在下午4点后用18%噁霉灵0.1克或79%敌克松5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秧苗2~3天即可返青。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稻蝗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上一篇:

如何防治水稻负泥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