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防控小麦赤霉病有哪些原则?

2018-11-28 15:15:54浏览:91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这种真菌病害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的三江平原发生十分严重。近年来发展到黄淮麦区,病害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病粒率高于4%的小麦则不能收购。那么防控小麦赤霉病有哪些原则?


防控小麦赤霉病有哪些原则?


  发病原因:


  首先,小麦赤霉病病菌只能在小麦扬花、灌浆期侵染部分小花,然后扩展到整穗。病穗上产生的粉红色霉固然可以传播病害,但作用不大。真正能够引起病害的是一种叫做子囊孢子 的传播体,它们是从上一年遗留下来的病残体上产生的,包括病麦穗、稻桩和玉米秸秆。近些年,赤霉病在北方有所增加,可能和小麦—玉米轮作制有关。


  其次,它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只有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子囊孢子)时,病害才可能大发生。由于年年都会存在大量的病菌,小麦抽穗至灌浆期的天气,特别是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就决定了赤霉病发生的轻重。


  防治的六大原则:


  1.准确判断,莫靠经验


  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与菌源量多少、小麦品种的抗性、抽穗扬花期降雨日数和降雨量、田间相对湿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就可以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连续3天降雨,雨量达12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菌子囊孢子的释放和侵染。


  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麦苗稠密度大,田间郁闭,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也可能造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因此,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不能以经验来办事,要正确判断发病的原因,才能彻底防治好小麦赤霉病。


  2.把握时机,不要错过最佳用药期


  根据多年防治实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应在小麦齐穗到5%扬花时开始喷药最好。


  抓最佳防治时期不要太死板,还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抽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喷药。


  2)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小麦始花期喷药。


  3)抽穗期遇到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可能流行时,喷药宁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降雨间隙多次喷药防治。


  4)若喷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


  3.选准药剂,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几十种,选择时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要注意药剂的抗性及作用机理的互补。注意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正确使用,混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确保所使用的药剂具有内吸治疗、保护铲除的多重功效,全方位阻止病害蔓延。


  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江淮等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必须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可换别戊唑醇、咪鲜胺等杀菌剂。


  同时,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剂型;注意轮换用药,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以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4.喷准部位,掌握合理的喷雾量


  喷药要把握穗部的位置及喷雾量。


  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热雾机、机动弥雾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机动弥雾机喷雾,出液量应控制在2/3以内;热雾机防治,应配合稳定剂使用;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添加沉降剂。


  喷雾量要合理。用水量过少,很难把药剂混匀喷周到,不利于药剂效果的发挥。正确的方法是在保证亩用药量的前提下,亩用水量应在45~60升之间,配药时如能加入展透剂效果更好。


  5.加强防控,掌握用药次数


  在具体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很多变化量,要根据菌源量多少,天气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来确定防治遍数。发病轻的可以喷一遍药。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喷药后要及时检查效果,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喷第二次药。另外,喷药后遇雨,要在雨后及时补喷。


  6.把握重点,坚持一喷多效


  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也是防控的关键期。应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兼顾做好吸浆虫、蚜虫、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同时,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药肥混用、保粒增重。


  再次提醒广大农户,对赤霉病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以上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原则,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原因,更好防止小麦赤霉病危害,还小麦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麦枯白穗如何预防?

上一篇:

麦苗枯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