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怎么样?如何防治?

2018-11-28 15:16:04浏览:2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麦全蚀病又叫小麦立枯病、小麦黑脚病,是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小麦发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那么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怎么样?如何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是怎么样?如何防治?

 

  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腐和基腐性病害,病菌侵染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如白穗,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期均可感病。

 

  1、小麦苗期受害症状:小麦幼苗感病后,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次根上有很多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在~起,使整个根系变黑亡。发病轻者即使不死亡,也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病株易从根茎部拔断。

 

  2、小麦分蘖期受害症状:小麦植株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洗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茎都变成了黑褐色。

 

  3、小麦拔节期受害症状:小麦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麦田出现矮发病中心,生长高低不平。

 

  4、小麦抽穗灌浆期受害症状:小麦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极易识别。

 

  发病原因:

 

  凡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的小麦品种,均较耐病。小麦连作地发病重,但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轻。一般碱性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发病较重。如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小麦全蚀病病菌发育温度范围3~35℃,适宜温度为19~24℃。

 

  防治方法:

 

  1、禁止从病区引种,选用耐病品种,并与棉花、黄烟、薯类、花生、甜菜、豌豆、胡麻、绿肥、大蒜、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

 

  2、小麦种子播种前先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2%的2%烯唑醇湿拌种剂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晾干后即可播种,有较好的防病保苗效果。

 

  3、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或第二年返青期,喷洒药剂防治,药剂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剂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2~3千克喷拌麦种50千克,可以兼治根腐病、纹枯病和黑穗病。

 

  在小麦拔节期间,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20%粉锈宁乳油100~150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麦网斑病

上一篇:

小麦枯白穗如何预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