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麦条纹病

2018-11-28 15:26:00浏览: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分生孢子梗3~5个丛生。梗基部膨大,灰色至榄褐色,大小90~180 7.5~12(m)。梗上顶生或侧生1~4个分生孢子,直或略弯


【症状】
:分生孢子梗3~5个丛生。梗基部膨大,灰色至榄褐色,大小90~180× 7.5~12(μm)。梗上顶生或侧生1~4个分生孢子,直或略弯,基部常较上端略宽,基细胞呈半球形.大小50~125×14~22.5(μm),具隔膜1~7个。表面光滑,脐部宽3~6μm。次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较常见。

【危害症状】
:幼苗染病,1、2片幼叶即可发病,但4~5片叶以后发生较多。初生浅黄色斑点或短小的条纹,后随叶片生长,病斑逐渐扩展。分蘖期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病斑由黄色变为褐色。至拔节抽穗期,多数病斑中部草黄色,边缘褐色;湿度大的长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株提前枯死或矮小,不能抽穗或弯曲畸形.不能结实或不饱满
 
【病原】
:Drechsleragraminea(Rabenh.)Shoem.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nh.称禾内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Pyrenophoragraminea(Rabenh.)ItoetKurib.称麦类核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3—5个丛生,梗基部膨大,灰色至榄褐色,大小90-180×7.5-12(μm)。梗上顶生或侧生1-4个分生孢子,直或略弯,基部常较上端略宽,基细胞呈半球形,大小50-125×14-22.5(μm),具隔膜1-7个,表面光滑,脐部宽3-6μm。次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较常见,寄生在大麦上。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菌丝潜伏在种子里越冬,一般可存活5年。播种后随种子发芽休眠菌丝开始长出芽管侵入幼芽,后随植株生长进入幼叶,后达到穗部造成剑叶破坏包裹穗部,致不能抽穗或畸形。播种时地温低、湿度高,利于病菌侵染。春大麦早播或冬大麦晚播,生长前期气温低,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立大麦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子。播种前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后迅速出苗,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2)播前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早出苗。

(3)种子处理

①用25%的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15%(有效成分)拌种防效优异,此外也可用2%立克秀拌种剂10g拌麦种10kg。

②用1%石灰水浸种48小时,对大麦条纹病防效较好,且对大麦种子发芽和出苗有促进作用。或用大麦滑3号20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对水16kg,浸大麦种12kg漫30小时(20℃)浸后直接催芽播种。该药对该病及散黑穗瘸防效均在90%以上。

③也可用5%硫酸亚铁溶液浸种6小时,晾干后播种。

④提倡用浸种灵乳油(江苏泰州化肥厂)每2ml药液对水800ml,喷在10~11kg大麦种子上,再充分酾拌均匀后闷种6~8小时后播种。也可用2ml对水16~20kg浸10~13kg大麦种子12~24小时。   ⑤适期播种。大麦条纹病发生轻重与秋播时温度关系密切。土温5~10℃适其发病,温度高可减轻发病,因此强调适期播种.不宜过迟。   

(4)适当浅播、加快麦苗出土可减少发病。

(5)抽穗前后结合防治大麦赤霉病喷洒0.5%的二硝散水溶液,每667平方米100~150L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麦云纹病

上一篇:

大麦条锈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