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大麦黄矮病

2018-11-28 15:26:16浏览:8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大麦黄矮病为害症状】:随寄主种类而不同。多出现全株矮化,生长缓慢,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不抽穗或穗发育不良。叶片黄化
大麦黄矮病

【大麦黄矮病为害症状】:
随寄主种类而不同。多出现全株矮化,生长缓慢,分蘖减少,根系发育不良,不抽穗或穗发育不良。叶片黄化或发红,多由叶尖或叶缘开始,有些寄主叶上出现条斑,病叶变硬、变厚等。也有些寄主带毒而不表现症状,如鸭茅、狗牙根、苇状羊茅、多花黑麦草、球茎虉草、苏丹草、匍匐野麦(Elymus triticoides )、无芒虎尾草(Chloris gayana)、毛绒稷(Panicum capillare)等。但在不出现症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牧草产量显著下降,如Wilkins 等(1977)在多花黑麦草上就有过上述现象。【大麦黄矮病病 原】: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其编码程式:R/1:2/:S/S:S/Ap。粒体球形(正20面体),直径30微米,沉降系数115S-118S,致死温度65-70℃(或60-70℃),稀释终点10的-3次方。根据传毒介体的专化性和鉴别寄主反应,可分为5个株系。虽然它们的粒体形态基本一致,但血清学反应有相当差异。此病毒在寄主体内系统分布。冬季,病毒多聚集在分蘖节部位越冬。次年拔节时沿筛管细胞移动,多集中在茎、叶部位。在叶和根的筛管细胞质内可见到病毒粒体。此病必须借蚜虫传播,主要的介体昆虫有:麦二叉蚜(Shizaphis graminum)、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粟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蚜(R.maydis)、麦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yum dirhodum)、百合蚜(Neomyzus cirumflexus)、莓蚜(Sitobion fragariae)、早熟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oae)、苹果缢管蚜(R.fitchii)。用病株或带毒介体昆虫的汁液进行注射或薄膜饲毒,可以得到带毒昆虫。【大麦黄矮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草种或品种。2.灭蚜防病 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的800倍液喷雾,或用2.5%敌杀死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的4000倍液喷雾。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大麦坚黑穗病

上一篇:

大麦白粉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