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发展西北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身体力行

2018-11-11 21:17:06浏览:3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作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马忠明,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展西北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然而,西北地
作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全国政协委员的马忠明,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发展西北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然而,西北地区大多山大沟深,缺水干旱,机械化程度不高,节水灌溉技术难度很高,经历过多次失败后,他才慢慢研究出适合当地的垄作沟灌技术。   甘肃的农田不像东北平原那样集中连片,如果只是推广常规的高效节水技术,很可能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很多地区用不起滴灌等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必须走一条甘肃农民承受得起、乐意接受的‘土路’。”马忠明说。他综合考虑甘肃的水情、经济发展水平和种植结构,带领10多名科研人员,展开对节水种植技术的攻关,难题也接踵而至。 发展西北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身体力行
缺水的西北土地   “在平地开沟起垄,沟里浇水施肥,垄上种作物。”马忠明介绍,他们开展“垄作沟灌种植技术”研究,在省钱的前提下,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增加作物边行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改善田间的通风和透光,增强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   没承想,“垄作沟灌”刚一开始推行便受到阻碍。“这是胡闹,没产量的。”甘州区二十里铺乡的村民说,“只有垄上种小麦,比原来几乎减少了近一半。”这意味着,到了收获季节,虽然节水效果很明显,但是产量减少了,农民的收入也会减少。   “不甘心!”马忠明坚信节水和稳产是可以并行的。他继续带领团队研究各种方案,如果把春小麦换成冬小麦呢?只是此次尝试仍未成功。越冬时,很多垄边上的麦苗被冻死了。到了收获季节,产量依然不高。   马忠明坦言,当时“垄作沟灌”很难推进,几乎到了放弃的边缘。但他最终坚持再试一年。在甘肃土生土长的他,深深理解在西北发展节水农业的艰难与重要。
马忠明   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马忠明来到墨西哥的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学习,那里种植小麦既节水又不减产。通过查阅资料、向国外专家请教,马忠明发现,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耕作方式规范,垄宽、播种、施肥的数量明确准确,而甘州区试验田里的小麦基本上都是凭着经验感觉播种,在地里野蛮生长。   国外同行证明了垄作沟灌技术的可行性,这为马明忠提供了一颗定心丸。回到甘州区的试验田里,马忠明对垄宽、种植密度、播种时间、施肥的制度进行充分讨论,团队重新制订了研究方案,对技术重新进行研发。   新方案不断涌现,但新的难题在实践中也不断出现。要实现规范化种植,只有机器耕作才能实现。他们又钻研起机械技术,不断改造用于小麦种植的起垄播种机。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机械化的“武装”,加上各类适宜品种,合理的垄宽、播种、施肥等试验,在成本不增加的前提下,亩产终于达标了,而且节水30%。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农科院:完善植物避荫反应调控机理 为耐密植作物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上一篇:

科学家解析玉米籽粒发育新机制 有望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