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措施

2018-11-28 14:54:37浏览:45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以种植小麦为主,近几年我国小麦连年增产丰收,小麦丰收靠的是农业技术力量支持,尤其是种子,农药,化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以种植小麦为主,近几年我国小麦连年增产丰收,小麦丰收靠的是农业技术力量支持,尤其是种子,农药,化肥,小麦品种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也有抗病抗倒伏品种,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预防白粉病,这种病害爆发快,危害严重,下面我们看一下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白粉病菌寄生小麦后,植株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孽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据调查,小麦受白粉病危害,严重田块可减产20%~30%。小麦白粉病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表面附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则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过多,小麦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密不透风,田间湿度大,植株幼嫩,抗病力低,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消灭初侵染源,如播种前尽量消灭自生麦苗或田边禾本科杂草。 

       3.合理施肥和密植,氮、磷、钾肥要平衡施用,适当增加磷钾肥,密度不宜过大,注意田间通风透光性。 

       4.药剂防治:用药剂防治可收到明显的制止病害蔓延的效果,施药的次数及时间可根据发病早晚、病情轻重和药剂种类而定。一般在拔节期至孕穗至齐穗时开始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用药种类有多菌灵、托布津、退菌特、三唑醇等。 

       小编提示:在种植小麦时要合理控制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出现小麦白粉病而且不抗倒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麦纹枯病科学防治技术

上一篇:

小麦药害及防治技术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