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麦穗期防治技术

2018-11-28 15:02:50浏览:45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目前,华阴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虫害也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根据华阴近年小麦田病虫发生情况,穗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
   目前,华阴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小麦病虫害也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根据华阴近年小麦田病虫发生情况,穗期小麦病虫害主要有“三病一虫”,即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主要防治技术要点是:
小麦穗期

  1.小麦锈病。 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发病中心,降低病害流行风险,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预测预防,防止病害大面积流行。大田喷药防治时,每亩用20%三唑酮50ml, 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 也可选用戊唑醇、欧博(氟环唑)等高效低毒杀菌剂。
  2.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防治,一旦错过抽穗扬花始期这个最佳喷药适期,防治效果将会大大下降。要根据天气情况,遇连续阴雨天,要坚持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全面用药防治的原则。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的麦田,由于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建议使用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替换多菌灵或与多菌灵混配防治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有阴雨天气且持续3天降雨达12毫米以上,要“主动出击、见花就喷”,打好“保险药”。防治用药以优先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等药剂喷雾为主,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则应在雨后及时补喷。5~7天在喷一次,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3.小麦白粉病。常用药剂为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等,一般喷药2~3次。对于高水肥麦田,尤其是常发区的感病品种田块,要及时对发病点片进行挑治,以控制其蔓延。
  4.小麦穗期蚜虫。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系列产品一般用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
  对小麦穗期病虫混合发生田块,选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既可防病治虫,又可抵御“干热风”等自然灾害,达到一喷三防、节本增效和增产保质的目的。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政一喷三防的补贴政策,及时开展一喷三防,有效控制小麦穗期病虫危害, 争取今年小麦取得大丰收。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防治小麦纹枯病

上一篇: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