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冬春小麦死苗的原因及对策

2018-11-28 15:07:10浏览:8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栽培技术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小隐患。正确分析冬春小麦死苗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栽培技术等不良因素的影响,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不小隐患。正确分析冬春小麦死苗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小麦增产增收。

冬春小麦死苗的原因及对策
  一、冬春小麦死苗的原因
  1、不良的气候条件引起的冬春死苗
  ①在夏秋季降水少、土壤底墒不足、冬春少雨雪、多寒风的情况下,冬春季土壤干旱加剧,使小麦分蘖节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导致小麦生理脱水而死亡。
  ②冬季平均气温不太低时(接近0℃)下大雪埋没麦苗,雪内温度不低,植株还能进行呼吸,而被雪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内养分入不敷出致使麦苗“亏死”。
  ③早春表土融化,下层仍结冰,叶片开始蒸腾作用,而根系吸不上水分和养分,产生干枯或饥饿,严重时使植株受伤死亡。
  ④小麦拔节前后,气温骤降至0℃以下时,使小麦遭受严重冻害,个别地块麦苗被冻死。
  2、不当的栽培措施引起的冬春死苗
  ①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如选择了弱冬性、分蘖节较浅、抗害性较差的品种,幼苗受地温温差变化较大的影响,会导致出现死苗现象。
  ②播种过晚、过深或过密,冬前苗情较弱,使小麦不能安全越冬而造成冬季死苗。
  ③由于播种过早,冬前穗分化到二棱期的麦苗,遭受冻害时,造成严重死亡。
  ④浇越冬水时间不当,而苗又弱小,形成“凌抬、凌截”,造成小麦冬季死苗;或由于浇冬水过晚,在浇封冻水时,地下已结冰,水不能渗下,在地表形成浮冰盖住麦田,时间过长会使小麦窒息而死亡。
  3、由于苗情弱,长势差,植株本身抗寒害和旱害的能力差,易发生冬季死苗。
  4、个别地块由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在冬前或春季气候稍高时,遭受危害而造成死苗。
  二、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
  选用冬性强,抗寒性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有效措施。各地在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的适应性,在考虑其产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抗寒性,所选的品种至少在本地大多数年份能安全越冬。
  2、苗期灌溉
  对底墒不足的早播麦田,可在分蘖期浇水,若土壤肥力不足可适当追施少量化肥,促苗早发,以利幼苗安全越冬。对于晚播麦田则应以提高地温和保墒为主,可进行中耕松土,苗期不宜浇水,否则会降低地温,影响苗情转化升级。
  3、适时冬灌
  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促进植株生根分蘖,培育壮苗,这不仅有利于越冬保苗,而且是预防冬春死苗的重要措施。浇冬水要适期,以夜冻昼消、气湿在 4℃  时为宜,气温低于 4℃  进行冬灌易发生冻害。另外,冬灌应视土质、苗情、墒情而灵活掌握。黏土地应适当早浇,避免封冻前水分不能全部下渗而发生凌冻;沙土地应晚浇,部分稻茬地或底墒好的麦田可不浇;但对于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麦田必须浇冬水,以粉碎土团,冻死害虫。
  4、适时碾压
  碾压可破碎土团、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坚实结合,促进根系发育。此外,碾压还有提墒、保墒作用。
  5、麦播时,对地下害虫重发地块,用辛硫酸颗粒剂2.5~3kg 或其它药剂适时进行土壤处理。
  6、培育冬前壮苗,增强麦苗本身抵抗能力,减轻冻害、旱害。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麦常发生的病毒病有哪几种?怎样防治?

上一篇:

小麦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